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 聂 凯
武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今往来,被国人誉为“国宝”“国粹”。武术被国家教委编入体育课程内容,可是中小学在开展武术课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对武术的认识不足,教师资源缺乏,课时少,惧怕武术,场地器材的缺乏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武术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与建议。
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相关理论依据,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国际互联网,小学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
实地考察法:在教学期间进行武术教学,以观察老师和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对比法:运用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学生对武术片面的了解,容易对武术产生误解,学生们对武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程度的发生偏差,他们认为的武术“价值”并不是武术的真正价值,他们普遍认为武术就是能“打”,学校又基于这一点所以就不开展武术课,依此来避免学生发生打架斗殴等事件。则把体育训练的重心倾向于田径、足、篮、排、小球等。
在各个学校普遍认为,体育课不受重视,认为是“豆芽科”有没有都无所谓,即使有体育课,也主要是开展田径课、足、篮、排球等,武术课因为怕学生会出事,或者没有专业的老师,因而不普遍在中小学中开展。
长期以来,竞技武术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武术内容必须降低动作难度,简而易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改进内容要体现动作的技击性与健身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统一。
要在普通中、小学较好的开展武术教学就要具有专门的武术人才,将其继承和发挥,理解武术的真含义,让延绵了数千年的武术在华夏土地上植根于民间。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在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能用于教学上的少之又少。
在进行武术教学中应适当加入些武术理论教学,让学生们明白武术并不像电影电视里的武侠人物那么厉害,学武也是兴趣的一种培养。学武不仅仅只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博大精深,传承武德发扬武术,而且又可成为他们健身、防身、修身养性、自娱娱人多功能的良好手段。
国家教委在1992年发的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首先要解决校长、任课老师、体育老师、科研人员及其他人员对传统体育的认识,只有形成共识,才能在学校顺利地推开。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武术等优秀传统体育的认识,各级各类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重视起来,抓落实。
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一般先采用分解教学,如学初级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口令与运动结合。在授课时,尽量采用生动的语言与动作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奏,又能记住动作名称;练习和呐喊相结合。在练习冲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示范位置的调整。新教授课时,学生站位和方向要固定,以免产生站位方向错误;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中固有的特点,因势利教,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要打破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招法—套路”为武术教学的模式,教法多采用合作式、启发式、开放式的现代教学方法。
武术师资缺乏也是影响武术得到较好开展的阻力,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先保证武术教师的师资,也可以抽调本校业务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进行武术专项的培训,通过函授的方式来加强专业技能。
教学场地器械应该落实到位,不能只是做表面工夫应付检查,武术场地器械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应该添置武术教学中需要的场地及器械。
加强领导重视,进一步完善武术教学设备器材的同时,提倡学校自制一些武术器材,因地制宜,逐步满足教学要求。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素养,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加强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检查与督促,采用激励机制,促使武术教学与中学体育教学相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