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教育

2018-03-03 07:48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许兴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素质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 许兴敏

1912年,当腐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当帝国主义列强横行无忌,当中华民族、华夏大地笼罩在黑暗与恐怖中时,一个少年在祖国的北方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

2012年,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列强瓜分,政府孱弱,民族贫穷的国度。这一年,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

一百年的轮回,从当初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而今的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见证了教育事业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纵观历史,可以说,教育兴则中华兴,教育衰则中华弱,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但是,历经数千年,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选择何种方式,才能适应眼下日新月异的世界呢?

世间万物皆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教育也不例外。过去,我们为了快速解决我国教育水平低下,文盲过多的情况,大力发展应试教育,采取填鸭式的办法,大量迅速的培养出一批批知识分子,解决了祖国建设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但是,应试教育到了21世纪,很明显无法再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和需求,急需进行改革,习近平主席也在十九大上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在摸索探寻的方向。前些年提出了素质教育,要求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后来又将素质教育中的培养创造性能力单独提出来,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概念;以至于今天,我们的教育形式主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但是,很明显,强行割裂两种教育,只谈其中之一,肯定有所偏颇,就如同人的两条腿,单凭其中一条,无法正常走路,只有两条同时使用,协调配合,才能让教育走起来、跑起来。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应着我国的教育核心,因为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其本质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这就包括了塑造每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等。我们的素质教育不应该照搬西方那一套模式和方法,而是应该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之旗,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

回溯历史,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也产生了无数优秀和经典的文化智慧,我们有古圣先贤,我们有汉唐盛世,我们有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诗词歌赋,这一切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究竟考验的历史教材,曾带领着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个奇迹,一次次傲视世界。如此天然的传统文化沃土,我们不仅不能将其抛弃,而且应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历史。

如果说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那么创新教育就是教育事业的突破口和永动机,因为这也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不足的地方。我国的古代教育,崇尚经验,忽视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崇尚跟随,反对超越。学生死记硬背《四书》、《五经》,囿于传统的习惯和圣人的著述,“述而不作”、“仿而不创”。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和创新思维。这也是文艺复兴后,中华民族逐渐被西方国家赶超的原因,以至于当西方新学说和新科学传到清朝时,当政者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为由拒绝,彻底失去了拥抱现代科学的可能。

创新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若是老师都一味的拘泥于课本,流于形式,那又如何去培养学生呢,正所谓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永远比单向说教要强上一百倍。

创新思维渗透和制约着创新教育的所有环节,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千里沃土,那么创新思维就是希望的种子,缺少创新思维,无论沃土多么辽阔无边,都无法结出希望的奇异之花,唯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潮流的人才。

因此,新时代就应该有新教育,新的教育形式就是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同时发力,协同一致,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人才教育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素质教育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