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尚滨
(长春科技学院 吉林 长春 130600)
高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体育教学的填充,也是深化体育教学成果,他是以促进体育教学为目的,形成以俱乐部为建制的体育教学模式。通常以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结合场馆及师资实际情况选择选项内容,使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在一起,并且配有相应的专业老师或者教练指导,从而进行各类体育教学与活动。高校体育俱乐部可划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那么第二类则是利用在体育教学中所形成的课内教学俱乐部模式,第三类则是课内与课外互动式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他是高校课内体育俱乐部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相结合的一类体育教学俱乐部。本文分析研究的是第三类俱乐部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
高校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其实就是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同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有机结合的具体体育教学形式。它既承担完成了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任务,又兼顾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业余锻炼。其既是完成对学生进行课堂内授课教学的具体形式,也是学生根据爱好所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形式,这同时也是学校体育运动的一种新的特有的并且有效的体系。
并且,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比来看,高校体育俱乐部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大幅度地创新。
特别的是,高校的体育教育是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达到终身的体育的目的,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同时要建立以体育课堂内教育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举,教学过程、指导课外体育、开展竞赛三层育人,课内外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联动。通过这个种模式,学生从积极性缺乏到现在兴趣浓厚,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目前看收效良好。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作为体育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指学生们可以在一周中随意选择想要运动的时间,并且在这期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体育器械。
为了构建一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继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对全面系统的推进素质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地进行体育器械的选择,比如对于喜欢跳绳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选择跳绳运动;对于喜欢踢足球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选择足球运动。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来进行简单的体育准备运动,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热身,而在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留给学生进行自由发挥。
高校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影响下,从实际、内容、方法等方面比较和分析大学生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影响下,高校实施这类体育教学模式行为对学生兴趣,授课接受容易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减轻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缓解了教学压力,对于学生而言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也能较为自主的养成自我约束、自行运动的好习惯,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大大拓宽了教学空间,充分地发挥了课堂的作用,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再是传统的被动的选择课程,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能自主的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了学生的锻炼意识。而且更大程度上发挥了高校中体育器械的作用,减少了体育器械空置的时间,对于不同爱好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对于高校中体育器械较少的问题也有很好的缓解。
最后,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注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坚守以人为本的教学特点,对学生个人兴趣,特长进行有效的强化,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培养等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享受体育课程的过程,发展个性、锻炼身心,大大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要,缓解了学生在理论课程中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在进行基础性课程时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
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的作用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最热门的研究对象,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体育教学的新方向。
为了让大学生置身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氛围中,通过各种活动将体育锻炼意识渗透到大学生的言行中,使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加强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习体育能力与体育理论知识和一些相应的运动技能对于锻炼习惯的形成十分有益,它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
尤其是从我国近年来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质的某些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引起国家重视。我国先后出台多项体育政策法规,以促进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和提高。由于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所以学校体育改革受到国内多数学者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研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广教学指导思想,并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监控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达到教学最优化;能有效促进教学方法 和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
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有关体育教育知识,还要讲一些急救知识以及如果遇到突发事学生应当怎么做, 当拥有了这些知识后,遇到紧急问题能够从容面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听课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良好的课内理论实践教育知识为课外锻炼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以学生兴趣为主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发挥,更不能吸引学生来学习。 我们应当增加体育课程体系的类别,而不是以前那种固定的课程,树立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锻炼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并且可以选择更换体育项目。为了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兴趣出发。体育俱乐部在体育教师中实行全员聘用制。可以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专业业务特长,合理分配专业的教师,使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思想素质、职业观念、文化修养等。体育俱乐部更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但是还是要以课堂为主,按照规定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面的教授学生技术动作和方法,增加学生的体育理论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每个体育项目按照两个教学层次方面教学,分别为初级和中级两个方面,通过这两方面的教学, 使学生快速找的自己的定位,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水平去发展。实现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好时间,不仅能得到更好的体育锻炼,还能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结合所有实践的结果与优劣,优化评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算法,使体育更富有人性化和人文化体系。使各大高校的教育体系与办学特色得以充分展示和体现 ,并且促进各地区体育学科的平衡发展。当然,也希望当出现以比赛为载体的目的能够实现 ,并且可以主导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把脉,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组织丰富的校内比赛,参加校外体育竞赛,深化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取消不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 ,很多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锻炼机会和锻炼次数,开设了晨跑,早操,下午锻炼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打卡,来表明今天的锻炼已经完成。这种强制性的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在他们不喜欢甚至抵触的态度下,这种方式是适得其反的。
为了构建出一个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高校特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应当针对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理性思考,理论探讨。 这套系统的完善同时也应该是促进现当代大学生放下手机,走向操场锻炼,促进掌握体育知识。
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是在推向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要求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它有利于保持体育课教学的连续性、延展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素质与个性发展,对于学生找寻自我有极大的帮助,最终目标都是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与健身能力的培养与体育学习习惯,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养成有很大关系,目标是“让学生动起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内外一体化 ” 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能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情感和意向水平, 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增强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身、 心和谐发展。以及对于自己的自我约束力以及进取心都有了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