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朱亚成 贾利军
(1.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校 北京 101309;2.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82)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首次将全面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2]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努力让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都紧密相连。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3]中提出发展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民族民间健身休闲项目,推广与传承民族性传统体育项目。而花样跳绳正是集传统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性、表演性于一体的优秀体育运动项目。其在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已近六年之久,深受中小学的喜欢,同时也逐渐呈现出向社会地区辐射推广的趋势,多以广场花样跳绳为主,更具群众性和社会属性。
本文研究对象是北京市四个区的广场花样跳绳运动开展现状,对景山公园(西城区)、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区)、陶然亭公园(丰台区)和万达广场(通州区)花样跳绳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1.1、年龄与性别分析
广场花样跳绳面对社会大众,其拥有的他独特趣味性和易操作性,只要是无重大疾病的人都可以参与,其在受调查的150人中,104人为小学生,约占总数的69.3%;38人为青年人,约占总数的25.3%;而其余8人年龄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数的5.3%。其中男性有62人,女性有88人,男女比例约为5:4,差别不大。而受众人群年龄跨度最大的73岁,最为年幼的为6岁的女性小朋友,而最为年长的为80岁男性老者。因此广场跳绳受众人群基本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辐射范围广泛,是一项真正的男女老少皆宜的新兴运动项目。
2.1.2、参与人群职业调查
关于广场花样跳绳参与者的职业调查,由表1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人数最多,所占被调查人数的69.3%;其次为事业单位的群众占总数的14%;自由职业和退休老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16.7%。由以上数据可得出由于花样跳绳仍然属于中低等冲击类运动项目,所以老年人在选择并参与这种运动时存在一定风险,但强度适中,动作合理并无大碍,但也限制了老年人向往的步伐,因此人数最少。花样跳绳最开始是在学校体育所开展的,秉承跳绳的健身价值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深受青少年的喜欢,进而有部分同学想利用课余时间巩固课上所学,就出现了小团体式的结伴而练,还不在少数,就出现了学生参与广场跳绳所占比例最重。
表1 参与人群职业调查统计表(N=150)
2.1.3、广场花样跳绳参与目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136人表示自愿参与广场跳绳,约占总数的90.7%。因个人兴趣爱好而参加锻炼,非强制性参与。因此其参与目的较为统一,为健身、提升个人能力和娱乐。剩余14人为小学生,家长带其参与,以达到国家体制测试中跳绳项目标准为目的,进行专项跳绳训练。
2.1.4、广场花样跳绳开展内容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广场花样跳绳具体开展内容如表2所示,基本涵盖了个人项目、多人配合项目和集体项目。其特点为以学校花样跳绳为依托,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且伴奏音乐多以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主,个人技术动作偏向于看似更加花哨的甩绳与跳绳动作相结合,难度有所降低,但从观赏性增加,不拘泥于规定套路,容易引起群众共鸣和注意,增加其创意意识,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用跳绳去模仿出“策马扬鞭”的情景,起名为“骑马跳”,结合脚下步伐与手上甩绳动作可以完美的将人类骑马姿势呈现出来。
表2 广场花样跳绳开展内容一览表
2.1.5、广场花样跳绳开设频率分析
如表3所示,除奥林匹克公园外其他三个公园均为一周1次且基本集中于周日9:00-11:00时间段,该时间段为休息日,可供人们自主选择,其次由于受到花样跳绳教练自身影响,因其也致力于推广中小学花样跳绳运动,为学校体育而服务,所以也只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广场花样跳绳的教学与推广。
表3 广场花样跳绳开设频率统计表
2.2.1、满意度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参与群体对于广场花样跳绳开展内容非常满意,教学方法非常满意的有118人,约占调查总数的78.7%,比例也相对较高,而对于开展频率的满意度就有所下降,有9人表示不满意,其不满意的原因为频率太少,不能达到其需要次数,希望增加集体锻炼的机会。
2.2.2、对广场花样跳绳认知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150名参与者对于广场花样跳绳非常了解的有36人,比较了解的有68人,比较了解层面以上的人数共104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3%,一般了解的有38人,不太了解的仅有8人。由此可见,被调查的参与人群对于广场花样跳绳比较了解,具有较高质量的群众基础,基本都能够意识到广场花样跳绳与普通健身单摇跳绳的本质区别,其花样众多,操作简单和群体性强的特质已经在被调查者意识中逐渐显现。
2.2.3、对广场花样跳绳技术掌握情况分析
因目前参与广场花样跳绳的人群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强,都是建立在浓厚的跳绳兴趣之上的,所以其学习意识强,且具有一定花样跳绳基础。而广场花样跳绳动作变化多样,难度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基本易普及为主,提高为辅。个人项目相对简单易学,对于个人项目、配合项目和集体项目中,个人项目技术掌握熟练程度高于其他两个项目。同时掌握三个项目的有87人,约占调查总数的58%,对于个人项目掌握的人人数有130人,双人项目技术掌握的人数有95人,约占总数的63.3%,因为双人项目中车轮跳和交互绳相互对于摇跳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求较高,所以不能够快速掌握;而对于集体项目掌握人数最多有142人,基本全员参与并能够熟练掌握。这说明,广场花样跳绳依然以集体长绳为主,对于个人项目技术以简单动作为主,可以配合广场音乐完成整套动作;而车轮跳和交互绳配合项目对于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掌握程度有所降低,但学习热情并未随之减少。
2.2.4、对社会归属感的影响
因花样跳绳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参加广场跳绳的人群,其活动过程令人感受十分活跃并且总是以一种“以绳会友”的方式来进行相互学习与切磋,在这过程中就不断的提高了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该项目也像广场舞一样可以随时参加学习,不用担心学不会而产生的挫败感,增加其社会存在感,可以很愉快的融入到运动当中,重建社会关系。
如表4所示,有127位参与者由于天气状况不好从而影响参与广场花样跳绳运动;第二位的是场地设施,虽然花样跳绳对于场地器材要求低,但有时中等跳绳动作对于场地材质还需加强要求,如果长时间进行花样跳绳练习,对于膝盖和脚踝的影响较大。以上两项为不可控因素,所以就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并选择非水泥地场地。而无人组织引导也成为影响因素之一。还有可控的个人主观因素,工作没时间仅为58人,占总数的12.9%。
表4 影响参与者进行广场花样跳绳锻炼的影响因素调查表(N=150)
广场花样跳起步晚,属于推广初期,参与人员积极性较高,依据个人喜好而自发参与,在各个年龄段都具有一定比例,但参与者以小学生居多;因为该项目活动时间集中在周日上午以自发组织形式参与;其参与目的较为统一,为健身、提升个人能力和娱乐。对于开展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水平满意度都很高。但比较容易受天气和场地因素影响。
3.2.1、设立相关花样跳绳俱乐部
由于广场花样跳绳以小学生为主,为考虑其安全隐患,还应设立相关的花样跳绳俱乐部,运用俱乐部管理理念与方式,对广场花样跳绳进行合理规划以促进其长期发展,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需求,自由选择。
3.2.2、培养花样跳绳社会指导员
相关政府部分应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和组织,重视培养和培训工作。成立社会体育相关组织,明确职责、管理和组织相关工作,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走进基层,走进人民群众,有秩序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人民群众进行广场体育锻炼活动3.
3.2.3、举办简单易行的体育赛事
相关组织机构单位可以定期举办花样跳绳竞赛或展示,如广场舞比赛和太极拳展示等,并设立一定奖项,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广场花样跳绳运动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花样跳绳项目,组织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广场体育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