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贺街镇贺州市中学 莫声伟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灵活处理教材,结合农村学生生活的实际,筛选、补充、整合、自主设计学习内容,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自己身边的化学,从而提高学生用化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农村高中“生活化”课堂,以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校。农村中学招收的学生,来源于学校所处的农村片区,为升学考试中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选拨后余下来的。这些学生的升学考试分数偏底,其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一节课的开头就引起学生的注意,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的“开始”,“开始“的好坏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课堂中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挖掘教材,结合当地的一些生活习惯,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图片展示(图片内容:各种各样的酿。标题:贺州的酿文化)。讲解:众所周知,我们贺州人无所不酿。春天的瓜花酿,、苦瓜酿,葫芦酿,豆角酿,秋天的茄子酿。冬天的萝卜酿,还有一年四季都可以酿的豆腐酿 笋酿 、香菇酿……不知道老祖宗发明这些酿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但从科学饮食这个角度看,这种吃法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的学习,看看老祖宗的这种吃法,有没有他的道理?
生活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工成课题资源导入化学课堂,引出新知。对于学习兴趣不高的农村学生来说,这是诱导学生走进化学课堂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设计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习题既生动活泼、联系实际,又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化学就在你身边。
例如,对“钢铁腐蚀条件”这个知识点,很多的训练设计可能是直接入题如:铁腐蚀的必需条件是(多选):a.水;b.空气;c.纯铁; d.生铁;e.导线;f.酸溶液。学生只要对知识死记硬背就行。但学生应该也不知道记住有什么用,试题冷冷冰冰,根本就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给试题换成一个生活化的情境,那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小莫在家经常做家务。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晚上洗的铁锅,有时在第二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你觉得其可能的原因是(单选):a.铁锅跟空气接触肯定会生锈;b.铁锅未洗干净,剩菜与铁反应;c.残留洗洁净与铁反应;d.铁锅未擦干而被空气腐蚀生锈。把对知识的训练巧妙地设计为解释洗锅遇到的问题,学生会感觉比较真实,会积极地去分析思考,觉得可以真正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真实、有用的化学,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化学教学中适时适量的 “生活化”课堂要求训练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科学知识。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是:给训练题设计一个生活化的试题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农村高中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高考复习备考中,我发现对于一些组成,性质相似的物质,学生总是会搞错。为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往往会有一些以生活常识为背景的考题,可学生屡考屡错,怎么办?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复习一些知识时,我会模拟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复习知识。如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复习中,我是这样设计本节内容的。讲解:小名是一名高一学生。周末回家,妈妈做了小名爱吃的馒头。吃着松软的馒头,小名问妈妈:馒头为什么会“发胖”,并有许多空隙?吃了中午饭,盛菜的盘子油腻腻的,不好洗啊,妈妈犯愁了。小名有妙招:拿纯碱水可以很好的去油污。原因是什么?用热碱水好还是冷的好,为什么?(3)吃完晚饭后,妈妈感觉自己胃不适,吐酸水,小名拿来小苏打给妈妈服用,不一会儿,妈妈感觉好多了。为什么?若有胃溃疡的人服用小苏打好吗?(4)晚上,电视报道有居民楼发生火灾,居民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小名又给妈妈出难题: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若你是妈妈的智囊团成员,你能帮他解决这几个问题吗。模拟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小常识,巧妙的将学生融入到这“生活化”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让枯燥无趣的复习课堂也变得生机勃勃。毫无疑问,生活中的学以致用,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化学,让学生感悟到化学这门学科的价值,才会真正变成学习的主动者。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会让不爱学习的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可以提高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效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可见,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生活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习兴趣不高的农村高中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与“在生活中学习”有机结合,从而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生活化”课堂,尽量提高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