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波,门 杰
(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由于内容繁杂,概念较多,学时有限,加之多为大班授课,许多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掌握不佳,出现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玩手机等现象。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结合病理学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微课等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微课最早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难点、实验操作、教学环节等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1]。微课因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便于自主学习,且表现形式多样,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视觉和听觉的优势而深受师生欢迎。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已初见成效。随着数字移动网络和各种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等)的普及,微课与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结合日趋紧密。
微课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课堂的精简。微课时长5~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微课就课程重、难点制作成若干个视频,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1)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主题鲜明。微课围绕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针对性的视频及课件设计,突出主题,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资源构成多样,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可通过多种资源实现微课件、微习题、微练习的一体化及流程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此外,微课通过服务基础课堂教学,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
(3)微课短小精悍,载体灵活,应用便捷,可随时下载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微课集音频、视频、图像、PPT、动画于一体,更具吸引力。由于病理学课时少、内容多,导致教学安排十分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讲课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利用微课讲授学科重点、难点知识,就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和听课效率[2]。我校多次开展信息化培训和比赛,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将病理学各章节的难点、重点知识制作成视频,学生可在上课前在线观看,并在下次课上与教师讨论;还可以利用睡前5分钟、等车等人的时间打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选择一个视频观看和复习。
针对相关章节,通过病例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Camtasia Studio制作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3],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将微课融入病理学教学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创新授课模式,并使其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4]。目前,信息化教学呼声很高,但是微课仍不能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对教材进行深刻解读,强调重点、难点知识,对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时,既要明确教学思路,又要对微课内容进行策划,不能停留在PPT或图片展示层面。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林瑛.浅谈微课在中职卫生学校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26):5321-5322.
[3]刘畅,郭晓奎,赵蔚.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设计和应用[J].科教文汇,2015(29):61-64.
[4]李育娴,张介平,秦颖,等.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10):144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