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张咏梅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自从1986年徐州医科大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率先开设第一个麻醉学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已有50多所高校成立了麻醉学院或麻醉学系,培养了大批麻醉学人才。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以及麻醉技术、药物、设备的不断更新,对麻醉医师要求越来越高。麻醉学本科教育是培养麻醉医师的摇篮,如何提高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培养专业知识丰富的高等麻醉学人才,是值得麻醉学本科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认为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但对教师进行评价或晋级时又大多以科研业绩为主要指标。在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师面临工资、职称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极易出现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等现象。麻醉学专业基础课教师为了完成科研工作,挤占教学时间,使得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最终教学地位被弱化。专业课教师则要扮演教师和医师两种角色,大多要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精神倦怠、身心疲惫,影响工作热情。在这种条件下,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提高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必须将教学真正置于全部工作的核心地位。学校和麻醉学院(系)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突出教学业绩评价,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并为开展教学改革的教师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在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学校应将教学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并向获得教学奖励和教学成果的教师倾斜;对于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课教师,在他们授课的周期内可以实行脱产制,使其把精力投入教学,不受临床工作干扰。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麻醉学科原有教师两种途径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人才的主要手段是招聘,招聘效率受高校知名度、麻醉学科在国内的排名、地缘优势、薪酬福利、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对于一些地处偏远或经济落后地区、不知名的高校,可以通过给予安家费或科研启动资金、安排小孩入学、解决家属工作等政策,吸引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来麻醉学科做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一些高校麻醉学本科专业扩大了招生规模,但师资力量并没有同比增加,导致生师比远远超过规定标准,教师负担过重,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因此,麻醉学科应该通过招聘国内外高校的优秀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及时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完善师资结构,保证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于学科原有的教师,可以鼓励其提高学历水平,选派有能力的教师到国内外麻醉学科排名靠前的高校或者研究机构进修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麻醉学科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地区的麻醉学术会议,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科进展,拓宽知识面。
麻醉药理学和麻醉生理学教学内容分别与药理学和生理学的某些章节内容重复,可以将这4门课程分别整合为麻醉药理学和麻醉生理学两门课程,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减少总学时,又能突出麻醉学专业特色,有些学校的麻醉学专业已经进行此种改革[1]。但是这种改革并不彻底,虽然课程被合并,但每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却仍然是两本,授课内容常常在两本书上来回跳跃,势必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建议全国高等学校麻醉学专业规划教材的主编和编委在《药理学》《生理学》基础上,增加与麻醉学关系密切的内容,删减关系不大的部分内容,编写适合麻醉学本科教育的《麻醉药理学》和《麻醉生理学》教材。
自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项目以来,一些高校的麻醉学科就将其作为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申报并获得立项资助。如徐州医科大学的麻醉解剖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的4门专业基础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群[2]。近年来,麻醉学网络课程逐渐增多,如2014年遵义医学院麻醉学系以原国家级精品课程——麻醉药理学为基础,完善教学视频、教案、课件和网络互动平台资源等,于爱课程网站上线[3]。徐州医科大学的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解剖学于2016年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立项资助。网络课程既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的发展,同时也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可逐步将网络课程应用于麻醉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最终实现网络教学的全覆盖,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学督导机构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聘请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精力充沛的离退休专家,对教学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但随着高校扩招,教学质量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这种督导模式在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面前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国内开设麻醉学专业的高校大多为医学院校,少数为综合性大学,而督导组成员一般来自不同学科,在对课程教学环节中一些专业性问题进行指导和评价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弥补上述不足,麻醉学科应该单独设置督导组,由分管教学的院系领导任组长,学科内优秀的退休教师和在职骨干教师任组员,全面负责麻醉学科教学督导工作。
学生是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主体作用,麻醉学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可在每个班级遴选学生骨干为信息员,主要负责搜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学风、考风等信息与教室硬件设施损害等情况,定期向教学管理办公室汇报。教学管理办公室对上述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后,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班级辅导员与职能部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提供相应参考,从而提高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
可以从院系督导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3个层面来进行。(1)由督导组成员随机现场听课或抽查麻醉学科教师的上课录像,并给予评分。(2)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可分为必听环节和选听环节。必听环节由教学管理办公室根据课程表统一安排,选听环节由教师自行选择,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6~8次。听课结束后,将听课评价表交至教学管理办公室汇总并计算每人的平均分。(3)由授课班级学生匿名评价授课教师,取平均分为学生评价得分。各层面评价满分均为100分,最终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得分=督导组评分×40%+教师互评得分×30%+学生评价得分×30%。教学管理办公室将得分进行排名,对于名次靠前的教师,增加其课时津贴,以激励和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除了期末考试,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阶段性掌握情况,可加强过程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具体来说,可以对麻醉学科专业课程实行月考制度。即由教研室根据教学进度自行选择时间,针对阶段性授课内容出题,每月至少随机抽查考核一个班级,每班每学期至少参加两次考试,取其平均成绩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30%。考试结束后,由各教研室进行试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实习效果的监控可以由院系每年抽调专人,协同各实习医院麻醉科主任,定期到各实习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实习状态和教师带教情况,及时处理不合理事宜,提高实习质量。还可以通过选拔学生参加全国麻醉学基础知识竞赛和临床技能操作比赛等方式,横向检验各高校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学科内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的。
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最终评价来自社会,这不仅看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或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还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例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或网上测评等方式,搜集本校麻醉学专业毕业生流向的医院、高校或研究所等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并将其与其他学校毕业生进行横向比较,全面了解毕业生工作和科研能力,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这样麻醉学本科教育质量监控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1]王丹,孟晶,戴体俊,等.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的二合一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5):336-337.
[2]于剑锋,隽兆东,张蕊.麻醉学课程体系改革思路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76-77.
[3]闫薇,秦榜勇,芶大明,等.《麻醉药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