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第一中心幼儿园 王 盼
身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我,每天都被孩子们围绕着,感受着孩子们的喜爱,体验着作为老师的幸福与快乐,那么怎么才能做一名幼儿喜爱的好老师呢?在与孩子们的日常交往中,我注重遵循以下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给予我们微笑,让我们感受到被喜爱,孩子们更是如此,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每天用微笑面对孩子,如:孩子们早晨来园时我蹲下来,然后笑脸相迎,得到的也是孩子们微笑的回应。做一个爱笑的老师,我们和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就会被孩子喜爱。反之,如果我们每天绷着脸,严肃地对待孩子,孩子就可能会从心底对我们产生恐惧,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敢和我们说话,更谈不上喜欢了。
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孩子们虽然还小,但他们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需要被尊重。在开展活动时,我能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想法、需求,每时每刻都体现出来了理解、尊重。如:午睡环节会遇到个别精力旺盛的幼儿难眠或早醒,若是将他们强安排在床上,不但使幼儿产生抵触心理,还会影响旁边幼儿睡觉。于是我与这几名幼儿讨论“睡不着觉时做什么?”,想听听他们的想法,他们有的说可以在班里玩玩具、有的说可以和老师聊天、有的说可以看书……最后大家挑选出一个可行的办法——睡不着的小朋友可以晚睡15分钟,做一些不打扰别人的活动;醒得早的小朋友可以提前10分钟起床,为大家进行午点环节值日活动。
在家里,孩子们有父母的爱;在幼儿园,他们也需要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一种力量!里面包含着关心、接纳、支持、鼓励等等,能够陪伴他们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爱是相互的,当我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时,也一定能获得孩子们的喜爱。记得曾经我带过的一个大班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妈妈忙于工作,他由姥姥姥爷抚养长大。后来他的舅妈生宝宝了,姥姥姥爷对他的态度也转变了,他们经常说:“我们有亲孙子了!你是外姓人!不是我们家的人……”这些话让孩子很伤心,也变得不自信了,他觉得身边的人都不爱自己了,同时又期望得到别人的爱,在家里,他会用摔东西的方式吸引家人的注意,在幼儿园例,他会四处乱跑吸引老师的注意,他的妈妈知道孩子的变化后,觉得特别亏欠孩子,于是选择自己带孩子,希望能够减少孩子所受到的伤害。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和班里的老师针对单亲家庭的他拟定了一个“爱的包裹”——从关注他的生活点滴、接纳和尊重他的感受到帮助他建立自信。这个为他编织的“爱心包裹”经过我们三位老师的心手传递,慢慢地起了作用,孩子变得自信起来了!他不再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吸引老师和家人的注意了!有天,他跑来对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们和妈妈都很爱我”。听到孩子的话,我觉得特别欣慰!
每一位老师都应怀有一颗童心。拥有一颗童心,就等于拥有了儿童般的兴趣、思维与纯真,就能够做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孩子们保持同频,继而打成一片,孩子们会把我们当作是朋友,遇到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这时我们要做到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拉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当你用童心去换取孩子们的童心时,你定会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眼见不一定为实,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耐心,要多追问、多倾听。也是在我带班的时候,有个小女孩跑来告状:“老师您看呀!睿睿在欺负小朋友。”我转过头看到睿睿使劲拉着赫赫的胳膊,于是我马上走过去,一边走一边问着:“你们在干什么?”走到孩子面前,我蹲下来看着他。睿睿回答说:“老师!现在是小女孩去厕所,他不是小女孩!”“哦,原来这样啊!那你可以用嘴巴告诉他呀!”睿睿听后马上松开手说:“你是小男孩!现在不能去厕所,要等女孩出来!”然后两个孩子走回了座位。我想,如果我没有追问,直接批评睿睿,他一定会觉得特别委屈,也会影响他对老师的喜爱。
我一直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记得在接手一个小班的时候,班里老师跑来为我“介绍”,某某幼儿自控能力很差、某某幼儿倾听能力不行,不能跟随集体活动等等。但是当我带孩子活动的时候,他们却表现的特别专注,我想除了丰富的物质准备、经验准备、生动的表情动作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每提出一个要求,他们做到了,我会立刻夸奖孩子,例如:是的!你做得对!真棒!或者你的小耳朵真好使!这个时候也会带动其他孩子的积极性,他们会按照要求做完后对我说:“我也很棒!”我会回应:“当然!”孩子们就这样在我的夸奖中完成了活动。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中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保障幼儿玩游戏的权力,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和学习的欲望,想要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就一定要做一名会游戏的老师,我们不光要懂得如何利用充足的材料去设计活动,还要懂得发挥幼儿主动性,让幼儿遵循自己意愿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伙伴,并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我想老师用“心”去理解孩子,用“行”去尊重孩子,定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也喜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