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3-03 11:47马永君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室化脓性

马永君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引言

在耳鼻喉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属于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大都是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根治,而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来的[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诱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麻疹以及咽鼓管狭窄等,病理学改变主要为中耳黏膜、骨质、骨膜等出现化脓性病变,特点主要是耳内间歇或者反复流脓、听力下降以及鼓膜穿孔等,甚至出现严重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16 年2 月至2017 年6 月来我院就诊66 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开展研究,女26 例、男40 例,年龄10-66 岁,平均39.96 岁。22 例患者为骨疡型、20 例患者为单纯型、24 例患者为胆脂瘤型。

1.2 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手术进行治疗,为:患者术前做颞部CT 进行确诊和分型,并做耳内镜、咽鼓管功能检测、气骨导差检查、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听阈测试等,按病变部位以及咽鼓管情况等制定具体的手术计划。①改良乳突根治术:适用于听骨链没有完全破坏的患者,强化麻醉与局麻,切除病变组织,清理病灶,在术腔满意后经鼓室成形术尽可能改善或者保留患者的听力。按鼓室的探查情况,开展鼓室成型术,经显微镜对肉芽组织进行清除,剥离外耳道皮瓣,建立移植床,置入颞肌筋膜,堵塞术腔,切口缝合,之后加压包扎。②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对听骨链损坏完全者,麻醉后,选耳后切口入路,根治乳突,使乳突轮廓化,开放鼓窦、上鼓室以及面神经隐窝,磨低面神经嵴,清除病变组织。经引流管排出渗液,探查咽鼓管的通畅度,适当消磨耳道后上壁骨质,按鼓室探查结果,开展鼓室成型术,之后手术操作同改良乳突根治术一致。

1.3 观察指标 症状消失,听力、鼓膜等恢复正常,气传导阈值(纯音听阈测试)升高超过20 分贝视为痊愈;症状显著改善,听力提升,鼓膜恢复,气传导阈值上升在10-20 分贝之间视为有效;症状、听力、鼓膜、气传导阈值等没有改善。随访半年,评估气传导阈值,统计面瘫、创口感染、耳鼓膜早穿孔、恶心、眩晕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课题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表示气传导阈值,开展t 检验,当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总结患者的疗效:手术治疗后,2 例无效、12 例有效、52 例治愈,治疗总有效率是96.97%。有5 例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是7.58%。具体为:1 例面瘫、1 例创口感染、1例耳鼓膜早穿孔、2 例恶心眩晕。患者术后气传导阈值低于术前(t=25.4292,P=0.0000),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气传导阈值()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气传导阈值()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大都是因绿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杆菌等引起的,及时治疗患者可治愈,但有部分患者会因自身抵抗力低、治疗不当、病原菌毒力强等原因致使炎症迁延不愈,而发展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手术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原则是清除病变组织,尤其是要清除存在新生能力的肉芽组织,降低复发风险,尽可能保留外耳道、中耳等生理结构以及听觉功能,使患者听觉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应根据病变类型、咽鼓管功能、病灶部位等为患者选择手术方法[3]。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慢性病程特点,会对正常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破坏,且增生肉芽组织包绕坏死组织,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耳内局部解剖结构比较特殊,进一步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

总之,基于耳内镜存在角度多、图像清晰、视野大等特点,可用来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显著提高患者听力,疗效显著,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室化脓性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