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娟
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一直是个难题,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减退,最终造成“分化”与“滑坡”。本文从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四方面,并结合一堂初一语文课提出了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无缝对接”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无缝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27-2
小学生刚升上初中,如何让小学生能顺畅过渡到中学的学习,尽快缩短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磨合期,尽早地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确保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持续养成,逐步形成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我们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做好基于学情的“生态”对接
众所周知,只有从学生学情出发的教学才是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从表象上看,大部分学生上课主动表达的愿望不怎么强烈了;从学生的思维特征看,其实,透过表象来看本质,此时的学生逐渐抽象思维占优势,思维开始具有预计性,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不愿当众表达往往是因为怕出丑。如果这个时期我们老师不注意有意识地干预及引导,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进入中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更自我封闭,更习惯于当听众;反之,如果有了小学高年级老师提前的主动干预和引导,学生的情况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就拿观摩的这堂《礼记·教学相长》来说,本来文言文的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再加上有老师来观摩,原先我猜测这些初一的学生估计很难主动发言了,但事实上,由于任课老师的有效引导,再加上课堂设计中又兼顾了此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就这方面而言,课堂效果还是挺好的。由此推测,如果我们在小学高年段的语文课都能熏染式的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的“畅言”搭建层级,让我们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方面都能得到良性的、螺旋式地上升,那么,就是做好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基于学情的“生态”对接。
二、做好基于内容的“本分”对接
这里的“本”是指“文本”,也就是教学的内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深、知识点多,思维难度大,教学进程快,容量大,学习要求也提高了,思维难度也随之增大。就《礼记·教学相长》一课来说,尽管篇幅很短,可实质要求学生掌握的要点很多。相对而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浅,知识点少。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记叙文居多,故事性、趣味性强,且几乎不涉及文言文;而初中语文课文加入了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还增加了一定量的文言文。如《礼记·教学相长》,文章层层推进,思维慎密,字字值得推敲,知识性更强一些。基于这样的实情,怎么对接?其实,《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有效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提供了依据,那就是正视学生特点,循序渐进,以教材为基准因材施教,找出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在的联系,注意比较、联系和渗透,创造性开展教学,为学生升入高一年段的学习作好“无缝对接”的准备。
以《礼记·教学相长》为例。学生在小学里虽然并未系统学习过文言文,但中高年段接触过《古今贤文》和结合相应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碎片式补充过一些文言片段,因此,本堂课中学生依托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借助相应的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小组互助学习形式,从正音断句——解决疑難读音,读出句子节奏;到释义辨析——理解关键词义,比较古今异义;再到译句悟理——翻译重点句子,感悟阐述道理;最后质疑拓展——引导自主质疑,迁移拓展阅读,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把握文本特点,环环紧扣,找准了本篇教材与小学高段教材中“类文言文”间的联系点,较好地开展了教学活动。
再联系到我们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时,自然会补充相关的文言片段。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自主阅读这些文言片段,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他们会自觉进行对比阅读。从这个层面看,我们小学老师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做好了基于内容的文本的对接。
当然,要做好“本分”对接,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师除了对自己年段的教学内容要了然于心,还要对初中语文教材,特别是初一语文教材内容有所了解;反之,初中语文教师也要对小学高年段语文教材内容体系要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自然有效的对接。
三、做好基于教法的“导向”对接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的终极目标是要导向学生能用学到的方法来自主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提升自主学习力。
小学阶段,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分外强调的,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进入中学的学习准备,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笔者从本次听初一的语文课及参与课后互动研讨中发现: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而中学课时较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要点点到为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方法较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了以上特点,就能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挖掘学生潜能,加强学法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我们倡导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简化形式,把课上扎实,在注重情感互动的同时,适当渗透理性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一些静思默想,让学生在思维得到训练的同时也为进入中学语文课堂更多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再说中学,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其实还是“乳臭未干”,我们应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启发,师生多互动,情感多亲近,尽量拉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形式等改变,师生间的距离,在问题设计方面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的跨度,让学生进入中学后,会思考,善思考,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礼记·教学相长》的教学中,该教师就比较好的做到了启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互助研讨中自主学习。
四、做好基于评价的“价值”对接
为了促使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各方面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注意由重鼓励性评价向正面诱导过渡,做到既鼓励进步又正视问题。
评价学生语文学得是好是坏,可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因此我们在小学高年段的教学评价中,增加了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相应评价项目,来提高评价的含金量,即“价值”。
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朗读,追求形式多样,朗读时相互评价,相互吸取优点和长处,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初中语文课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积累和拓展,朗读形式相对较单一。(但是,《礼记·教学相长》一课中,教师还是很注重学生读的训练的,从停顿到节奏再到理解含义后的悟读)我们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侧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从而有意识地为中小学“无缝对接”作铺垫。《礼记·教学相长》的执教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价值”把握得较好,既有基于学习内容表达形式的、更有侧重于学习方法的,还有紧扣“教学相长”文中之道的。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学情,把目光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植,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优化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探索实践的工作。今后我们应继续以新课标为指针,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为渗透并互相依存的整体,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在各个学段都善学乐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