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地方师专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着力点

2018-03-02 22:13杨必武李明高朱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专科研工作科研成果

杨必武+李明高+朱凯

[摘 要] 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接地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成长进步和学校管理效能提高的现实需要。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某些地方师专教育科研工作出现了教师课题研究不接地气和科研功能导向不接地气两大偏差。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接地气,需要紧贴高校功能定位,强调“三个服务”,增强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获得感;尊重教育科研规律,强调“凝心聚力”,留给教师“精耕细作”足够时空;遵守教育研究规范,强调“取之有道”,有效降低学术投机行为滋生机率;关注科研成果绩效,强调“问题解决”,让科研成果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 地方师专;教师教育科研;接地气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20-03

因为层级的不同,我国各类高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差异较大,政府和社会的期待亦各有侧重。众所周知,高校教师教育科研定位,层级较高的研究型高校瞄准的课题(项目)多为“阳春白雪”,层级较低的教学型高校聚焦的事项多是“下里巴人”。现实的问题是,某些处于较低层级的地方师专,对“获批高层次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获得高规格奖项”等情有独钟,不乏“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意。此种一味追求科研项目、成果“高大上”的做法,往往曲高和寡、好看不中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无多大裨益。由此,地方师专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应从“天空”转向“地面”,由“好面子”转向“接地气”。

一 地方师专教师科研工作不接地气的表现与缘由分析

有教师认为,教师教育研究工作接地气,是说科研要深入教学领域,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材的编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经过研究,提出的解决办法,有明晰的解决思路和可操作性。笔者主张,教育科研工作接地气是指教师的科研工作侧重于探讨、解决身边比较现实、突出和要紧的问题,以真金白银的成果促进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

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某些地方师专的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出现了课题研究不接地气、科研功能导向不接地气两大偏差。

教师课题研究不接地气的表现有三:一味追求所谓的“科学理论”,不切实际地过度“包装”研究成果,导致教育科研脱离实际;无病呻吟,热衷于新概念、新名词的炒作,导致教育科研走向“空心”;盲目跟风,贪“大”求“洋”,没有立足校情、教情、学情开展研究,导致教育科研陷于“虚无”。科研功能导向不接地气是教师科研工作的又一偏差,具体表现为“四个错位”。

(一)目标导向错位——教师科研要求“高大上”

此种高大上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研目标高大上。紧盯省级以上高端项目(课题)和奖项;追逐顶尖学术期刊和权威出版社。第二,成果层次高大上。特别看重三类成果:省级以上项目(课题)、奖项(荣誉称号)、专利;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由权威、重点出版社出版著作或教材。第三,社会影响高大上。如:看重论文被高层次期刊的转载率和引用率;科研成果成为了党政部门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以上做法,虽有着力提升高校办学内涵的重要考量,但盲目攀比、讲求面子和好大喜功,也是不争的行为驱动力。

(二)考评导向错位——教师科研考评“短平快”

教师科研考评短平快的花样不少,概括起来是:第一,时间要求短平快。一些重大、重点项目(课题),要求1~2年时间内完成任务。内行人知道,果真一丝不苟、循规蹈矩做课题,1~2年时间是完成不了相应任务的。如果一定要限时收官,研究者除了偷工减料别无他法。第二,成果问世短平快。对教师1~3年内甚至每年产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学校有白纸黑字的明确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教师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第三,科研影响短平快。要求论文(著作)与项目申报、成果获奖等形成良性循环,并在最短时间内收获鲜花和掌声。这类短平快考评要求,一方面,是社会浮躁、浮华和浮夸心态在高校工作中的反映;另一方面,某些高校管理者竭泽而渔、追逐任期内工作业绩的心理倾向,助长了地方师专教师科研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三)运用導向错位——科研成果运用“变色龙”

成果运用变色龙现象,某些集体项目的表现更甚。第一,教师个人成果与集体项目(课题)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单位或部门承担的集体项目,不论教师个人是否参与其中,只要遇到课题中期检查或是接到了项目验收通知,就赶紧收集一个时期以来单位(部门)人员的全部科研成果,以此作为结题或项目验收的依据。此后,如遇其他集体项目要验收,也如法炮制。于是,有教师戏称“教师的科研成果是个万能包,总能助力集体项目的验收和申报”。出现此种情形,集体项目空壳化、行政权力绑架学术研究是公开的秘密。第二,项目申报或获奖成果的支撑材料存在“拉郎配”现象。某些项目申报或是获奖成果的支撑材料,看起来分量厚重、成果丰硕,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少材料,与项目、奖项没有内在逻辑关系,经不起较为细致的审查和推敲。这一方面缘于项目(奖项)申报个人和单位缺乏坚定的行为自律意识或抱有侥幸过关心理;另一方面,缘于评审机构审查不够严格,缺乏类似赛场上鹰眼手段的运用。

(四)绩效导向错位——教师科研项目“无花果”

无花果现象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屡见不鲜。第一,集体项目金榜题名之日,就是任务使命寿终正寝之时。因为缺少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协调有序的运行流程,某些集体项目不能善始善终。人们发现,有的集体项目申报时,支撑材料本来就是东拼西凑而来,申报成功后,又因为相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项目推进始终难有实质性动作。第二,科研项目获批皆大欢喜,后续研究成果寥寥无几。造成如此被动局面,可能的原因有四个:项目负责人空挂其名而不履行相应职责;主持人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不能令人信服;团队成员离心离德,未能形成工作合力;项目基础薄弱,研究实力不济。第三,教育科研项目(奖项)名声在外,学校人才培养涛声依旧。在高校教师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的现象并非特例。有的地方师专教师科研成果接二连三,人才培养质量却止步不前。这种为项目而项目、为拿奖而拿奖的现象司空见惯,令人深思。endprint

二 地方师专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接地气的策略与路径

(一)紧贴高校办学功能定位,强调“三个服务”,增强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获得感

地方师专作为层级較低的教学型高校,其根本职责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潘懋元指出:“应用型的高校以教学为主,同时也要开展研究,只不过它开展的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由此,地方师专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理当突出“应用”“实用”色彩,强调围绕“三个服务”(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成长进步、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做文章。

1 教育科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认识指导和行动指南

教师又好又快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是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使命担当。

第一,明晰科研成果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努力增强教师科研工作获得感。依照当下科研成果价值评判标准和现有游戏规则,教师科研成果的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依次应为:专业论文→项目(课题)→著作(教材)→奖项(专利)→荣誉称号。目前看,公开刊号刊物(尤其是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好的刊物)上论文的含金量得到广泛认可。一般说来,论文也是项目申报和成果获奖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教师需认真对待政府项目,切忌只有开题而没有结题。来之不易的课题(项目),贵在出成果、见实效;学术著作的出版,应是教师的研究达到一定层次和阶段后的水到渠成。东拼西凑起来的“著作”,没有多少含金量可言,最终难登大雅之堂;奖项和荣誉称号,因为不可控因素较多,常常可遇而不可求。

第二,围绕教学、所从事工作及职称提升需要搞科研,力求“术业有专攻”。为了实现预期教师科研工作目标,有必要倡导“四个同步”教育科研理念:第一,教学设计与教育研究同步。把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课后反思等教学过程,视为专业系列论文(学术著作)构思、修订和出炉的过程,经过3个左右回合的教学实践,不断加工、改造后的教案就成为了教师的专业系列论文或学术著作。第二,遭遇问题与课题研究同步。把在教学过程、专业提升、行政工作中的困惑、焦虑和拦路虎等,即时转化为要攻克的科研课题,并长计划、短安排。第三,工作进程与学习提升同步。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开展工作,力求不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手头上的事情,做了三次或从事某一工作三年左右,就有文章、项目问世。第四,个人成长与业绩成果同步。个人成长与“认识拓展”“境界提升”“业绩优良”相生相伴、如影随形。

2 教育科研为学生成长进步提供路径选择和方法策略

在成长、进步过程中,地方师专学生最关注的话题有四个:个人志趣如何与专业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实现有机对接;如何通盘考虑求职就业核心素质与职业能力“硬通货”的获得;学校教育内容、要求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有所作为与收获爱情的二者兼得。每个学生都渴望找到问题解决的可行办法。而面对学生充满困惑和期待的目光,确有部分地方师专教师环顾左右而言它。为什么教师不能在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上有所作为,离开了学生成长的“问题情境”而追逐那些远在天边的高大上课题。可见,教师围绕身边最接地气的问题做点实实在在的研究,在持续不断的尝试和探究中获得某些问题求解的话语权,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更具实质意义。

3 教育科研为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范例

有的地方师专教职工感觉工作既劳累又吃力不讨好。为什么会这样?教师有必要将问题进行分解,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内做点分析、比较、尝试和矫正工作,适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而方案的出台,也确实对改进工作、提高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既是让自己所从事的事项尽可能轻松起来,也是在给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作示范。教师这样做,也许一时半载难见多大成效,但这样做的人多了,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江海。学校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生活在其中的教师,有必要从我做起,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贡献一份聪明才智。

(二)尊重教育科研规律,强调“凝心聚力”,留给教师“精耕细作”的足够时空

教师教育科研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不得半点性急和虚假。追求教师科研绩效的短平快,是伪科研的具体表现。今天的地方师专教师,他们关注的紧要问题也是四个:学校教学科和研的要求如何助力教师职称提升;对教师的考评要求如何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如何为教师打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平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体制机制如何构建。这些问题,广大教师魂牵梦萦,希望有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但时至今日,问题的答案难说圆满。这需要更多的师专人俯下身子、潜下心来,好好琢磨大家关心的这些事。问题的解决,需要耐心,也需要等待。由此,地方师专的科研管理,应注重留给教师“精耕细作”研究课题的足够时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小学教育新体系”实验,前后历时20年,最终的实验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

我国的教师教育科研,特别需要从长计议、一丝不苟和勇于坐冷板凳的精神。既然如此,地方师专有必要倡导教师瞄准专业、聚焦专题、深耕专长做科研,鼓励教师保持自己在科研上的定位、定准和定力。

(三)遵守教育研究规范,强调“取之有道”,有效降低学术投机行为滋生机率

遵守科研规范和学术道德是教师科研工作的底线要求。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力图凭借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获利,这是人性的弱点。抑制内心自私的冲动,单靠个人的行为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和严厉的法律惩处等措施,有效降低学术投机等科研腐败现象的滋生机率,最大限度压缩其生存空间。

(四)关注科研成果绩效,强调“问题解决”,让科研成果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毋庸讳言,对教师科研绩效“无花果”现象,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确有部分责任,但问题的源头在学校,责任的主体是学校。如果不能有效制约部分高校管理者和个别教师追名逐利、好大喜功的冲动,教育科研工作就很难由“天上”回归“地面”,由“表面文章”走向“实质动作”。为此,地方师专要明确学校身份层级、矫正办学功能定位、聚焦科研工作重心,强力营造求真务实的教育科研氛围。一是切实关注教师身边接地气的话题,强力为师生释疑解惑,凸显教育科研的指向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项目申报、成果获奖的过程监控和公开公示制度,让教师科研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借助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第三方力量,做实科研成果的现场展示和实效评估工作,让弄虚作假、瞒天过海等花招原形毕露;四是坚守学术道德底线,鼓励质疑和举报,让失信失范者付出沉重代价。

参考文献

[1]沈正元.接地气与提品质:科研与教研的融合[J].江苏教 育(教育管理),2015(5).

[2]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六大行动纲领[J].浙 江教育科学,2014(2).

[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专科研工作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行走在涵养“童心”的教改路上
——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践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拉萨师专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