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字的亿万富翁

2018-03-02 17:54王金阳周六
妇女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陶华碧老干妈家族企业

王金阳+周六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元,始终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人情味的“干妈式”管理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华碧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她还经常要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有时还受命上台发言。

从部队转业到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就主动要求辞职来帮母亲。虽然此時的陶华碧已是小有名气的生意人,但她还是觉得李贵山辞掉“铁饭碗”来帮助自己是“秀才落难”,故极力反对。无奈之下,李贵山只能“先斩后奏”,先辞掉工作才找到陶华碧,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陶华碧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文件。一个读,一个听。听到重要处,陶华碧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个很重要,用笔记下来,马上去办。”

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李贵山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好打脑壳哦(贵阳话:太难了)!”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画地整整写了三天。

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用她的“特色语言”总结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三天后,当她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时,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1998年,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

谢邦银说他们没有员工手册,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就靠这样一套多年来一直没改过一个字的简单制度,“老干妈”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内部从来没有传出过什么问题。

对“老干妈”的管理,陶华碧有自己的一套土办法“干妈式管理”。比如,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多人,“老干妈”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时,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除此之外,陶华碧还一直坚持她的一些“土原则”: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

“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

自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200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由于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建厂房就缺乏资金,有人建议她找政府寻求帮助。当时贵阳市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银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以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

于是,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

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她爬起来,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随行人员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却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

陶华碧说到做到,创业期间,她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碍于情面才勉强贷的。

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她是成功到极致的企业家,也是简单到极致的企业家。她把一瓶几块钱的辣椒酱做成可以与茅台相提并论的品牌,但她坚决拒绝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能成为亿万富翁:她不识字,没有任何财务知识,不知现代企业为何物。即便在暴富之后,她的生活也和中国农村千千万万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没有任何区别,打赌注很小的麻将。

陶华碧的管理方式奇特且神秘,比如前一天和一个员工聊了几句,第二天她会煮6个鸡蛋亲自拿给这个员工,叮嘱“要好好干啊”;比如突然有一天她开出贵阳最高的薪水找来“几个能人”,将一部分股权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们,自己只是偶尔系着围裙到车间转转。

陶华碧一直用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亲情管理维系着数千人的庞大企业。

“老干妈”文化:低调、勤勉、忠诚

陶华碧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她的“老干妈”品牌却走向了全世界。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陶华碧不喜欢和媒体打交道,不愿意应酬官场的你来我往,她低调得甚至极少接受媒体采访。

多年来,她绕过了好多记者的“围追堵截”,在其他企业家都争先恐后希望媒体曝光自己,打免费广告之时,陶华碧却一再地躲避媒体。endprint

“老干妈”给人留下了神秘的谜团。陶华碧给“老干妈”团队布下命令,决不能接受媒体采访和宣传,不能到处喧哗自己的企业如何出众。

曾在“两会”期间,一帮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围住了陶华碧要采访她。陶华碧好不容易从记者堆里跑掉,又远远看到一群记者来拍她,于是赶紧走了另一条街道并躲起来。避开记者后,忽然发现自己迷路了,北京可不像家乡的路,走多少里也認得。费了好大劲儿,她的助理才和她联系上,并找到正在一条陌生的路口徘徊的陶华碧。

一个心细的聪明记者,看到陶华碧不接受采访,索性在一家医院门口堵截到了陶华碧。因为陶华碧有严重的颈椎病,在“两会”期间也得去诊治,否则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才在医院采访到了陶华碧。

领导一个2000多人的大公司,没有任何文化知识,也没有学过管理的陶华碧,其领导的管理团队上下凝聚一条心,从来没有出过内讧丑闻,也没有任何不利于“老干妈”的负面报道。与其说陶华碧在领导一个企业,不如说她在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影响着“老干妈”,而外界对“老干妈”的评价也出奇的一致:忠诚、勤勉、低调。

一个品牌企业,需要一种企业文化,在于企业有一个统一全体职工思想的灵魂人物。从陶华碧最初办厂,启用自己的大儿子当总经理开始,到如今大胆启用并不沾亲带故的外来人才谢邦银做总经理,陶华碧一直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掌管着全局。

不任人唯亲,也不排斥外人,这是她办厂的宗旨,谁能够把“老干妈”经营得更好、更完美,谁就是首选的经理人。有媒体记者曾经询问过她对家族企业的看法,陶华碧洒脱地回道:“没有家族企业,企业是赚不到的。不是一家人,就容易各是各的心,要同一条心,才能把企业做大,才能和谐办厂。西方国家一样有很多家族企业,包括香港的李嘉诚也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同样要融入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

陶华碧并不回避家族企业的优势,她也曾经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委以重任,但是她也能够大义灭亲,让大儿子离开总经理的位子。她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陶华碧用她强有力的人格魅力,保证了“老干妈”企业的完整性。

刚刚建成的“老干妈”麻辣酱缺少装辣椒酱的瓶子,她找到贵阳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第二玻璃厂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贵阳第二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第二玻璃厂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其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运转的。

没有一个强者一开始就是强者。当初没有厂家供应瓶子,陶华碧挎着篮子去贵阳第二玻璃厂捡瓶子。她就是从这里起步,一步步将企业发展壮大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华碧老干妈家族企业
“老干妈”的商标护城河
No.7 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10
陶华碧:传奇“老干妈”
老干妈:决不傍人篱壁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老干妈”陶华碧不再持股老干妈 2014年已悄然退出
“老干妈”陶华碧不再持股老干妈 2014年已悄然退出
传·承
36亿身家的“老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