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及频率对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2018-03-02 01:33:0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力绝经期有氧

王 烽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优抚医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围绝经期女性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1]。这一时期,机体受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2-3]。研究[4]发现,在药物干预及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度运动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生物力学特性、增加骨密度(BMD),预防骨质疏松症。作者收集本院体检的371例围绝经期女性的完整资料,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及频率对围绝经期女性BM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371例,纳入标准:① 依据月经史、内分泌及生物学临床特征等,确诊进入围绝经期; ② 身体基本健康,无影响骨代谢的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③ 精神状态良好,表达正常,能够放心毫无避讳的填写调查问卷; ④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近期服用含激素或各种影响骨代谢和骨吸收的药物; ② 既往有卵巢、子宫疾病或手术史; ③ 合并严重慢性内科疾病; ④ 精神异常及活动障碍。

1.2 方法

1.2.1 运动方式: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入组女性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散步、慢跑、跳绳、游泳等),抗阻运动(深蹲起、举杠铃、仰卧起坐等)和有氧运动+抗阻运动。

1.2.2 运动强度:采用7 d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5]将运动强度分为3类,每类活动都指持续10 min以上的活动:① 轻度:包括专门的散步和平常买菜,接送小朋友,其他生活中非固定站立时间也可视为散步或行走; ② 中度:包括慢跑、太极拳、日常家务活动、一般速度的骑车,非竞赛性兵乓球、羽毛球等社区常见健身活动; ③ 重度:包括爬山、社区舞蹈、跑步、快速汽车,竞赛性兵乓球等。

1.2.3 运动频率:根据IPAQ量表及代谢当量(MET)[6]分为:① 完全静坐:1周内未进行任何中/重度体力活动; ②活动不足:1周内有中/重度体力活动,但合计能量消耗<600 MET-min/周; ③ 活跃:符合下述3项中任1项。每日各类重度体力活动≥20 min,每周合计≥3 d; 每日各类中度运动≥30 min,合计≥5 d; 每周中、重度运动累计≥5 d,且合计能量消耗≥600 MET-min/周; ④ 高度活跃:符合下述2项中任1项。每周各类重度体力活动累计≥5 d,且合计能量消耗≥1 500 MET-min/周; 每周中、重度体力活动累计≥7 d,且合计能量消耗≥3 000 MET-min/周。

1.2.4 BMD检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L2~4的BMD,测3次取平均值,所有测定工作、结果报告均由专门技术人员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BMD的平均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不用运动方式、强度及频率之间BMD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组BMD显著高于单纯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组(P<0.05),见表1。中度和重度运动强度BMD显著高于轻度运动强度(P<0.05),见表2。活跃和高度活跃组BMD显著高于完全静坐和活动不足组(P<0.05),见表3。

表1 不同运动方式对BMD的影响

与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比较,*P<0.05。

表2 不同运动强度对BMD的影响

与轻度比较,*P<0.05。

表3 不同运动频率对BMD的影响

与完全静坐、活动不足比较,*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7]认为,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其产生的雌激素逐渐减少,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性抑制作用减弱,可影响相关激素的效应器官功能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潮热、汗出等舒血管症状,失眠、焦虑等心理症状,尿频尿痛、骨密度下降等生理症状以及性欲下降等生殖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8-9]。其中骨质疏松症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原因为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依赖雌激素水平的成骨与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加速骨矿盐流失,导致骨的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继而增加绝经期后骨折的发生概率[10-11]。

运动锻炼是一种增强生理功能、调节激素分泌且无副作用而又简单易行的积极措施[12],不少学者[13]已从运动角度证实了运动锻炼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多种临床症状,维持骨密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原因包括:① 运动锻炼可刺激中枢分泌β-内啡肽,使小丘脑-垂体-卵巢轴产生适应性效应,增加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14]; ② 运动时,肌肉收缩产生的机械应力反复对骨骼产生力学刺激,不断调控成骨、破骨细胞的活动和功能,促进成骨,增加BMD,且肌肉越发达,BMD越高[15]; ③ 运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物质分泌,减少骨吸收; ④ 运动可通过心血管适应和内分泌调节机制影响机体钙的代谢,增加细胞内钙的含量,促进生长因子表达,提高骨基质的产生,增加BMD。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组BMD显著高于单纯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组(P<0.05),中度和重度组BMD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活跃和高度活跃组BMD显著高于完全静坐和活动不足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运动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围绝经期女性的BMD,但并不是强度越大、频率越高越好。

[1] 单伟颖,李青,杨坤宝,等.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0,16(3):366-368.

[2] 任桂英,王丽,盛秋,等.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策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5):837-840.

[3] D.Boroń,Kamiński A,Kotrych D,et al.Polymorphism of vitamin D3 receptor and its relation to mineral bone density in perimenopausal women[J].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2015,26(3):1045-1052.

[4] 王翠萍,闫秀静.有氧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效果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387-1389.

[5] 樊萌语,吕筠,何平平,等.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体力活动水平的计算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8):961-964.

[6] 邓静.钙摄入、体力活动与围绝经期骨丢失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

[7] 崔莉莉,王冬娜,毛佩贤,等.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4):349-352.

[8] 申莉瑛,刘瑞珍,李幼东.围绝经期综合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63-2564.

[9] Márquez M J,Granero-Molina J,Solvas Salmerón M J,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working in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al system[J].Revista Latino-Americana de Enfermagem,2011,19(6):1314-1321.

[10] 刘明曦,王亚军.雌激素诱导BMSCs成骨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23):3294-3296.

[11] 李洪亮,司家文,沈国芳,等.骨代谢过程中雌激素的影响与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7):1077-1081.

[12] 李荀,王孝强.围绝经期女性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进展[C].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2014.

[13] 唐丹艺,曹阳,吴旻禧,等.运动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864-864.

[14] 肖兰,周勇,李靖.绝经女性6个月健身秧歌锻炼前后血清雌激素、细胞因子和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6):561-563.

[15] 刘君雯.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骨密度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585-1587.

猜你喜欢
体力绝经期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11-21 09:40:36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54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18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围绝经期女性多焦虑 积极化解要得法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33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
智慧与创想(2013年6期)2013-08-27 01:38:48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
中医研究(2013年9期)2013-03-11 20: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