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8-03-02 08:00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棒书包图形

高 超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北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操作活动一直是备受青睐的,动辄就是开展一场操作活动,场面是如火如荼、热闹非凡的,但这些热闹表象的背后却留下了一连串问号:知识掌握了吗?能力增强了吗?思维锻炼了吗?经验积累了吗?……那么,怎样的操作活动是有效的呢?

一、操作活动充满趣味性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往往只是走过场,为了博得学生的眼球,为操作而操作,使得操作流于一种形式,并没有得到学生的青睐,更谈不上效果了。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呢?基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必须设置趣味十足的操作活动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增长,让学生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认识角”教学片段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它们(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说得不错!我们不仅不能忘了老朋友,还要结识新朋友。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还得小朋友们把它变出来。(学生对此兴趣十足,个个跃跃欲试。)

生(迫不及待):老师,怎么变?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然后任意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棒。

学生边听边操作。

师:变出来了吗?

生(兴奋):变出来了!变出来了!

师:这就是我们认识的新朋友——角。

分析:“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然后任意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棒。”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却让学生经历了角的出现过程,同时带给学生的是无比神奇和快乐的感觉,激发探究角的热情,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操作活动具备生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事物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将其与操作活动链接,把生活中的事物嫁接至数学课堂上,既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调动了学生操作的积极性,便于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案例:“分一分”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会了如何分类,那么你会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整理一下你的书包吗?

生:会!

师:你打算怎样整理你的书包呢?请你先想一想,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师:看到小朋友们投入的状态,老师真高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老师,我的书包分了几个格子,我准备把每个格子放一些东西。

师:你说的“格子”指的是书包的口袋,对吧?谁能说得更详细呢?

生2:我的书包里装了很多书、本子、文具,我准备把它们分类装好。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先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再整理。

……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你的卧室整理一下,给不同类的东西分一分,让你的卧室变得更加整洁、漂亮,好吗?

分析: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在拿书的时候说他的书忘带了,我半信半疑,在他们的书包里找一找,竟然找到了。这说明低年级的学生还没学会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借此契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了操作活动与生活的无缝链接,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操作活动突出层次性

操作活动是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层次的操作活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便于学生顺利地“爬坡”,过平或过陡的坡度都不利于学生操作,必会适得其反。

案例:“认识11~20各数”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1~20这些数,现在你会用小棒表示其中的一个数吗?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根吗?

生:我们想一想。(少数学生回答)

师:好!那就请小朋友们动动脑,想一想,试一试。如果一个人思考有困难,你也可以和同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开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小朋友的表现真让人佩服,现在你能说说你的方法吗?

生1:我是先数10根小棒放在左边,再数2根放在右边。

师:可以!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了?

生2:老师,我有。我是先数10根小棒用橡皮筋捆起来放在左边,再数2根放在右边。这样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2根。

师:这样的方法真有效!

……

师:根据刚才的经验,你会摆出11根小棒吗?13根呢?19根呢?

生(自信,大声):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小朋友们摆得又快又对!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呢?

生:20根。

师:又有10根小棒怎么办?

生(抢答):捆起来。

师: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那么2个十就是20。

分析: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和“2个十是20”,首先让学生从摆12根小棒开始,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到“先数10根小棒用橡皮筋捆起来,再数2根”的方法,为接下来摆11根、13根、19根小棒奠定了基础,而“19根小棒再添1根怎么办”则达到了操作活动的顶层。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撩开新知的神秘面纱,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操作活动注重挑战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幕:教师一步一步地实施着自己的活动计划,但学生却置若罔闻,显得无精打采。究其原因是教师设置的操作活动过于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根本无法挑逗学生的神经细胞。只有具备挑战性的操作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数的顺序”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真不简单,在一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的奥秘!下面我们要继续挑战自己,看看哪位小朋友在这个环节中表现最棒。大家有信心吗?

生(自信):有。

师(出示透明田字框):用这个框在百数表里能框几个数,框出的可能是哪几个数?会不会框出3、4、5、6?会不会框出2、12、22、32?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示范框一框。

师:有位同学用田字框框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其中的一个数,你能想出其余几个数各是多少吗?(出示左上角标有“15”的田字框)

学生讨论,并操作验证。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一组,一人先用田字框框出四个数,并说出其中的一个数,让另一个人猜一猜其余的数,比谁猜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猜数。

分析:框数和猜数的本质,是让学生利用百数表中的排列规律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这些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敢于挑战,乐于挑战,善于挑战,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对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的认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操作活动体现开放性

动与思是密切相关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稚嫩的,需要在不断的操作活动中逐步塑化。开放有度的操作活动是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逐步成熟的一剂良方。

案例:“认识图形(二)”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它们是图形王国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我们已经看清并记住了它们的模样,那么你们会用小棒摆出其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吗?

生:能。(学生大声地齐说)

师(半信半疑):真的?

生(自信):当然。

师:请大家拿出6根同样长的小棒。你能摆出书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吗?

……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竖起大拇指)。如果把小棒的根数增加到8根,你还能摆出图形吗?

生:应该行吧!

师: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想试一试吗?

生:想。

师:事不宜迟,那就开始吧!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棒,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大家展示自己摆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摆出来我们已经认识的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开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还能摆出什么图形?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小朋友的手真巧,摆出好几种图形,现在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分析:用8根小棒摆出认识过的图形,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想一想还能摆出什么图形?”是对学生禁锢思维的解放,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一个个形状不同的图形跃然眼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可小觑,学生需不断地思考、尝试才能摆出这些图形,他们对图形进行着一次次的改进,思维经历着一次次的锻炼。由此可见,开放的操作活动是有益的、可取的。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操作活动需要做到趣味十足、链接生活、逐层展开、挑战常在、开放有度。诚然,本文所阐述的内容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有待于更深入地实践与思考,有待于在教学的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勇于创新,让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操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

猜你喜欢
小棒书包图形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巧移小棒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