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俊杰 徐寿平 段学章 曲宝林 徐慧军 孙 静 王 佳 丁俊强 王东方
蒙特卡罗算法(Monte Carlo Methods)[1]又称随机抽样技巧或统计试验方法,模拟了所有光子在其入射路径上的能量沉积,并且考虑了非均匀介质的散射所带来的影响,在放射剂量运算方面成为金标准,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和组织的认可[2]。
射波刀[3](CyberKnife)系统是全身立体定向手术平台,由美国斯坦福大学Adler[4]教授研发,主要由机器人机械臂、影像定位系统、同步呼吸追踪系统、加速器、准直器更换系统、治疗床和机电配套系统共7个部分组成[5]。其中机械臂前端配置了一个能量为6 MV、剂量率为800 MU/min的X射线直线加速器,可从1900多个不同方位实现射束的非共面照射[6]。加速器前端可以使用12个大小不同孔径的准直器,其孔径从小至大依次为5 mm、7.5 mm、10 mm、12.5 mm、15 mm、20 mm、25 mm、30 mm、35 mm、40 mm、50 mm和60 mm,针对不同位置和大小的肿瘤可选取相应尺寸的准直器来设计计划[7]。
为了更好地研究CyberKnife系统的射线特性,尤其是在非标准条件下的小野剂量标定与校准,本研究基于蒙特卡罗工具BEAMnrc[8]模拟CyberKnife治疗头的输运过程(包括电子束打靶之前),得到一个精确的CyberKnife治疗头的蒙特卡罗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工具和参考。
本研究所模拟CyberKnife为解放军第302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所使用的G4版本,所有元器件物理尺寸均根据Accuray公司提供的数据,所使用束流特性数据(百分深度剂量、离轴比、输出因子、射线质以及修正因子)均以三维水箱实际测量为准,三维水箱采用PTW MP3-M治疗射束分析仪,探头为PTW 60017 Dosimetry Diode E(如图1所示)。
图1 CyberKnife治疗头示意图
其中,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 depth dose,PDD)参考条件为源皮距(source skin distance,SSD)=80 cm;离轴比(off axial ratio,OAR)参考条件为源轴距(source axial distance,SAD)=80 cm,扫描深度为1.5 cm、5 cm、10 cm、20 cm及30 cm;输出因子(OF)参考条件为SAD=80 cm,深度为1.5 cm;射线质(Q)参考条件为SAD=100 cm、60 mm准直器,分别取水下深度为d1=10 cm和d2=20 cm的读数,组织模体比(tissue phantom ratio,TPR)20/10=TPR20/TPR10。
本研究采用BEAMnrc[9]与DOSXYZnrc[10]蒙特卡罗程序,两个程序建立在电子光子簇射(electron gamma shower,EGS)模拟基础上,是由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NRCC)开发出来专门用于模拟光子、电子的输运过程的蒙特卡罗程序,提供了多达25种元件模块及16种粒子源类型,是应用广泛且准确的蒙特卡罗程序。
(1)CyberKnife模型的建立。CyberKnife模型分为两部分:①利用BEAMnrc建立CyberKnife的物理机械结构模型,设置电子束束流参数,得到相应的相空间文件;②利用DOSXYZnrc建立水模体模型,引用前面生成的相空间文件,得到水模体中的剂量场分布,将模拟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根据结果,调整电子束束流参数,直到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一致(如图2所示,见表1)。
(2)确定电子束束流参数。确定电子束束流参数方法:①调整平均能量(Ē),使PDD曲线的模拟值与实测数据相一致,即全局>90%以上的点误差<2%;②固定Ē,调整强度分布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使OAR的模拟值与实测数据相一致,全局>90%的点误差<2%;③当所模拟PDD和OAR都与实测数据一致时,方可认定所建立CyberKnife模型能够代表实际射线的输运过程。
图2 CyberKnife的物理机械结构模型预览图
表1 Cyberknife模型中所使用的模块与顺序
平均能量(Ē)的大小直接影响PDD,且与准直器大小关系不大[11]。为了确定平均能量(Ē)的大小,从5.9 MeV到7.5 MeV之间,每0.1 MeV取1个能量值,观察不同能量得到的PDD,与机器实测PDD进行对比,要求全局90%以上点的误差控制在2%之内,从而确定一个最符合目标的能量值(如图3所示)。
图3 准直器60 mm条件下束流PDD曲线图
由于建成区的影响,1 cm以内数据的误差较大,但是随着深度的加大,测量结果越来越稳定,且波动也小,最终确定Ē的值为6.9 MeV[12](见表2)。
束流强度分布FWHM[13]直接影响OAR,所以通过调节束流强度分布FWHM值,将会得到各准直器的OARs,分别与测量的5个不同深度(15 mm、50 mm、100 mm、200 mm及300 mm)的OAR曲线进行对比,要求全局90%以上点的误差控制在2%以内(半影区的误差较大,有些点甚至达5%),从而可得到一个准确的束流强度分布FWHM值(如图4所示)。
图4 蒙特卡罗模拟与测量OAR曲线及其偏差情况示图
由于水的波动等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虽然FWHM等于0.4与0.5时,误差<2%的点均为93.44%,但是当FWHM等于0.4 cm时的点误差最大为3%,而FWHM等于0.5 cm时的点误差最大为4%。因此,最终确定的束流强度分布FWHM值为0.4 cm,见表3。
表3 不同强度分布FWHM情况下OAR点误差
根据12个准直器的模拟数据(条件为SAD=800 mm,水下深度d=15 mm),以60 mm准直器为基准,分别得出其他准直器的输出因子[14](见表4)与测量数据的比较(如图5所示)。
图5 各准直器输出因子散点图
由于电离室的灵敏度等原因,小野(<15 mm)测量本身就存在较大误差可能,因此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TPS射线追踪算法与TPS蒙特卡罗算法的输出因子较为接近,而BEAM蒙特卡罗得到的输出因子在小野(准直器15 mm以下)的情况下,略低于TPS自带的两种算法,而在大野(20 mm以上)的情况下则较为接近。
在SAD=100 cm、60 mm准直器的条件下,分别取水下深度为d1=10 cm和d2=20 cm的读数TPR10与TPR20,TPR20/TPR10得到射线质(Q)值为0.639,而实际测量Q值为0.635,误差<1%。
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CyberKnife系统,和标准条件下的60Co模型[15]以及Elekta Precise 6 MV加速器。Muir等[16]的研究结果显示,60Co模型(点源)在标准参考条件下的射线质Q0=0.664,通过模拟得到CyberKnife系统在标准参考条件下的射线质Q值,从而得到修正系数kQ,Q0。
然而不同的探测器由于其性能的差异,所得到的修正系数也不同,因此,针对以下3种探测器(见表5),分别得到其修正系数(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修正系数)和(测量值与标准值60Co)之间的修正系数,见表6。
表2 不同能量情况下PDD点误差
表4 各准直器在不同算法下的输出因子
表5 PTW电离室参数
表6 各电离室修正系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kQ,Q0在3种电离室之间的差别不大;在PTW31010和PTW31014电离室条件下接近于1,而在PTW30013条件下相差较大,这是由于PTW30013本身巨大的空腔体积导致了有效体积平均值的偏差;而与其他研究结果近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蒙特卡罗模拟应用的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将其用来进行CyberKnife的研究。Araki[20]等利用蒙特卡罗软件模拟CyberKnife系统,将模拟所得的与实测的输出因子进行对比;Furweger[21]利用CyberKnife系统治疗的文件,读取出计划信息,从而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的验证工作。Xiaoqing[22]等应用PENELOPE软件模拟了CyberKnife系统一部分准直器(10~60 mm)的PDD曲线,以及射线质等参数,得到射线质TPR20
10=0.632,与其测量所得0.640非常接近。本研究所建立蒙特卡罗束流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对比(PDD、OAR),全局范围内90%以上点的误差控制在2%之内,而修正因子和TPR20/10与实际测量数据相一致,且得到的修正因子也与其他相关研究相近,表明所建立的BEAM蒙特卡罗模型真实准确地模拟了CyberKnife系统束流场分布,即可应用此模型来进行一些剂量校准与验证,而不必通过繁琐的测量与运算,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不便于直接测量,或人为误差较大的测量。如CyberKnife在非标准参考条件下的剂量校准,尤其是小野的剂量校准。
本研究通过第三方软件平台,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束流模型,从而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1]Eckhardt R.Stan ulam,john von Neumann,and the monte carlo method[J].Los Alamos Science Special Issue,1987(15 Special):131-137.
[2]Walters BR,Kawrakow I,Rogers DW.History by history statistical estimators in the BEAM code system[J].Med Phys,2002,29(12):2745-2752.
[3]Coste-Manière E,Olender D,Kelby W,et al.Robotic whole body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clinical advantage of CyberKnife integrated system[J].Int J Med Robot,2005,1(2):28-39.
[4]Adler JR,Murphy MJ,Chang SD,et al.Imageguided robotic radiosurgery[J].Neurosurgery,1999,44:1299-1307.
[5]朴俊杰,徐寿平,巩汉顺,等.CyberKnife系统技术评估和临床应用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3):114-117.
[6]朴俊杰,徐寿平,王金媛,等.CyberKnife利用等中心及非等中心立体定向治疗计划质量及效率评价[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5):747-751.
[7]朴俊杰,徐寿平,段学章,等.CyberKnife中Fixed/Iris准直器对肝癌患者治疗计划的影响及评价[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8):762-765.
[8]Rogers DW,Faddegon BA,Ding GX,et al.BEAM:a Monte Carlo code to simulate radiotherapy treatment units[J].Med Phys,1995,22(5):503-524.
[9]Walters BR,Kawrakow I,Rogers DW,et al.History by history statistical estimators in the BEAM code system[J].Med Phys,2002,29(12):2745-2752.
[10]Kawrakow I,Walters BR.Efficient photon beam dose calculations using DOSXYZnrc with BEAMnrc[J].Med Phys,2006,33(8):3046-3056.
[11]Tzedakis A,Damilakis JE,Mazonakis M,et al.Influence of initial electron beam parameters on Monte Carlo calculated absorbed dose distributions for radiotherapy photon beams[J].Med Phys,2004,31(4):907-913.
[12]Abdel-Rahman W,Seuntjens JP,Verhaegen F,et al.Validation of Monte Carlo calculated surface doses for megavoltage photon beams[J].Med Phys,2005,32(1):286-298.
[13]Sheikh-Bagheri D,Rogers DW.Sensitivity of megavoltage photon beam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o electron beam and other parameters[J].Med Phys,2002,29(3):379-390.
[14]朴俊杰,徐寿平,段学章,等.射波刀系统射野输出因子测量及对比[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8):17-20.
[15]Mora GM,Maio A,Rogers DW.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a typical60Co therapy source[J].Med Phys,1999,26(11):2494-2502.
[16]Muir BR,Rogers DW.Monte Carlo calculations of kQ,the beam quality conversion factor[J].Med Phys,2010,37(11):5939-5950.
[17]Araki F.Monte Carlo study of a Cyber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ystem[J].Med Phys,2006,33(8):2955-2963.
[18]Pantelis E,Moutsatsos A,Zourari K,et al.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ecently proposed dosimetric formalism to a robotic radiosurgery system[J].Med Phys,2010,37(5):2369-2379.
[19]Kawachi T,Saitoh H,Inoue M,et al.Reference dosimetry condition and beam quality correction factor for CyberKnife beam[J].Med Phys,2008,35(1):4591-4598.
[20]Araki F.Monte Carlo study of a Cyber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ystem[J].Med Phys,2006,33(8):2955-2963.
[21]Fürweger C,Drexler C,Kufeld M,et al.Patient motion and targeting accuracy in robotic spinal radiosurgery:260 single-fraction fiducial-free case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8(3):937-945.
[22]Xiaoqing D,Wenyun LUO,Kun YUE,et al.Monte carlo study on 6 MV photon beams of a Cyber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ystem[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10,2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