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易水

2018-03-01 00:06张承志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狼牙山全文散文

张承志

我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

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清夜在暗色中南望,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烙断了。

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

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烂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

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

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近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

感谢被我们造反破坏了的中学语文课,人人都背诵过荆轲刺秦王的段子。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

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砣主峰就在眼前了,它正朦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

在棋盘砣主峰上,遥遥望去,远方有一线蜿蜒着晶莹的光亮,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大家默哀似的,一时都哑住了,久久地凝视着那闪烁着的白线。

第二次也是隆冬。

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

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如今那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易水汩汩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看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薄薄冰壳。

苍茫的大地上,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

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而如今,无论是易水还是狼牙山,都从中国人的意识中褪尽了。今天这样突兀地忆起易水,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水也是拒绝自己的。

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

每逢提襟涉渡,总觉得上游人烟繁殖,工业林立,河水浊腻不爽。想起当年易水的清纯冷冽,往往有恍世之感。抽出插架岁久的一册《史记》,见注云:“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而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读罢,呆坐良久,周身麻栗阵阵。

古人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勇者,看来研究体味得早已入木八分,透骨及髓了。而今人类学如恶草蓬生;什么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环境人类学——比起《史记》一条注,简直都是腐臭垃圾。作为勇者的人,还有那道沉默杀机的易水,也许永远也不想向后世昭示他们的秘密了。

汉文明之中的烈士传统,好像已经在易水两千年的淘刷之下,一去不返了。

作为燕人,居于燕京,我应当寻暇再去看看那条易水。无论如何,江山未改,易水尚流,再去看看一定会得到些真实感触的。

若去时,还是要在冬季等一个无雪的日子。在萧萧寒风中看村野如烟,在迷蒙空漠的大地上,试试能不能遇着二十余年前那些切肤的感受。

然后,我要掬一捧易水饮下,看看它,不,是看看自己的肚肠还有没有那种冰冽的感性。

(清泉摘自《风土与山河》,有删改)

阅读文章,完成1~3题。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中的人们,或经商,或帮闲,或求官,或淫烂,人人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会怀想易水,只有作者对古易水的感觉如昨,感情依旧。

B.第一次下易水,先写临河掬喝易水,再写城郊的萧条和棋盘砣主峰下雪天的昏暗和远处易水的亮光,意境开阔,立体地展现了易水的苍茫和刚硬。

C.文章写两次下易水,是为了具体地展现当年自己和同时代的人对易水的景仰崇敬之情,以便和今天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怀念和批判的主题。

D.前有荆轲在易水义无反顾的告别,后有狼牙山五勇士的英勇赴死,他们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作者说: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

【解题思路】

散文阅读第一题一般是四选一的选择题,为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作答这道题,必须树立这样几个意识:一是树立主题意识。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其他诸如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拿起一篇散文开始阅读前就樹立主题意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主要写法(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神)。二是树立整体意识。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主题。三是树立思路意识。散文“形散”的特点加大了散文的阅读难度,如何在阅读中迅速地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我们的办法是,树立思路意识。一般地说,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

【参考答案】

A(“感觉如昨,感情依旧”的分析不当,文中有“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水也是拒绝自己的”“看看自己的肚肠还有没有那种冰冽的感性”等句,由此可知作者对易水的感觉并非“如昨”。)

2.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楼涛楼浪”及“灼烫蒸气”?请分条陈述。

【解题思路】

散文阅读中解答“为什么”类的题目,要贯彻由果溯因、一果多因的思考方法。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答题还需贯彻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的思考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找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本题考查对散文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把握。首先从所写内容特点上进行考虑,“楼涛楼浪”和“灼烫蒸气”都是作者眼前所见,体现时代特点,有展示作者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的作用。再从主题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旨在呼唤易水精神,“楼涛楼浪”及“灼烫蒸气”有暗示今人忘记易水精神的作用。还可以从行文上考虑,即为下文“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作伏笔。

【参考答案】

具体地展现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形象地暗示人们忙于现实,忘记了易水及易水精神;为下文“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作伏笔。

3.加线句子“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单独成段?请作具体说明。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理解散文中句(段)作用。要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即理解各类型句(段)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考虑。各类型句(段)的作用各不相同,如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本题考查的句子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回答时,第一问不仅要答出承上启下,还要有具体分析,即概括地指明前后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问从醒目和行文节奏的角度考虑,答出引起读者注意,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即可。

【参考答案】

这一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结束上文对易水的回忆,又引出下文今天对现实的思考。短句单独成段,意在引起读者注意,不至于被忽略,同时又可以使文章节奏分明,脉络清晰。

猜你喜欢
狼牙山全文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寻宝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