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宇 刘宇
摘 要: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区域之间的分工贸易,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并且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盲目地依赖比较优势是可怕的。因此,常熟市未来发展的有序进行,多元化产业结构是其应有之义。
关键词:常熟市;经济发展;要素禀赋;产业结构;比较劣势;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36-0103-03
引言
一国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靠自身要素禀赋,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发展,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思路。这一逻辑向下延伸,就会遇到两个问题。首先,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一定阶段具有的某种比较优势,可能随着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显现出某些问题,甚至变成比较劣势。如何准确地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并依此提高经济效率是经济发展中挥之不去的问题。其次,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国或地区独立生产的格局早已经被打破,更多表现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配合,这个配合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型的困惑。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机遇,也给予了挑战。而在全球价值链形成之后,这一问题愈加凸显。表现为,某一产品生产过程,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加工,到各地销售,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参与。其要求是产品的这个生产环节上能够提供更低的成本。于是,不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的洗礼,让那些原先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不断突破自己,由比较优势不断强化其竞争优势,也给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后来居上的可能,当然也让部分原先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在竞争中衰退。
如何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并及时转变为竞争优势,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看到一些区域在不断地强化自身优势,但是,某些优势是不能强化的。比如,发展之初,区域人口众多,技术相对薄弱,资本又不充足,我们自然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明确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固然符合了区域的比较优势,但是这一优势,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而退化,最终,单纯依靠人力资源充足来发展经济显然是不够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它缺乏了持续性的支持。
所以,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只看当前经济的表现,而应该考虑它长期的影响。这就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比较优势还是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起点?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动弱化某些比较优势,培育和挖掘新的比较优势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一直在价值链的低端徘徊。其比较优势一直都是成本优势。但是,当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价格逐步放开后,我们的比较优势也在快速消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值得玩味的是,为了实现成本竞争,我们一直在强化成本上的优势,并且在成本降低上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创新。可是,面对全球化市场,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愿意用更低的成本和收益换取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在成本优势上的努力,并不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选择。
回到常熟,这是一个一直以来以棉纺加工制造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那么这一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否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个地区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得到一个更具有安全性的未来是应该有的思考。本文试图依此出发,试图对于中国类似于常熟的地区提供一个更加客观的思考,以期其发展有序而健康。
一、常熟经济发展的比较劣势
常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江苏省东南部,总面积为1 264km2。常熟东南部与太仓相邻,距离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仅100km,南部于昆山,苏州市区相连,西面与江阴,无锡市区相连,西北部与张家港接壤,东北部濒临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位于上海、苏州、无锡三大城市之中,构成一小时经济圈,与杭州、南京构成3小时经济圈,容易得到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的支持。凭借着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强有力的比较优势的把握,常熟的GDP从258亿元(2000年)增长到2 112亿元(2016),人均GDP已达13.9万元,略微超过上海人均GDP的12.45万元。正是因为常熟迅猛的发展势头,大批劳动力和资金流入常熟,给常熟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较为良好的技术基础,常熟一直以来都以轻纺作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这是一种发展之初很自然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以下的问题的发生。
(一)产业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单一是指城市中支柱产业的单一化,部分城市大力发展单一产业形成了许多“纺织城”“汽车城”“煤炭城”。但是,如果主要支柱行业发展受阻,会对当地城市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随着中国已经开始慢慢转向高新产业发展,国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开始变化,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高科技产业,对于制造业扶持的力度减少。一旦资金缩水,廉价劳动力不再廉价以及技术无法创新,本属于常熟发展纺织业的一大比较优势消失时,常熟经济发展必然受挫,承担其产业结构单一的恶果,经济甚至还会倒退。
(二)要素流向单一
单一的支柱型产业结构一旦形成,因为它对于本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持,政府自然会给予大量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而相应的制度也会引导和强化各种技术、人才的发展,不断地涌入这个产业。这就在客观上影响了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因为要素资源的流动是单向的。
这种要素流动的结果,就是极大地抑制了其他产业发展。或许常熟市的经济水平在提高,但是实际上这种繁荣是一种危险的发展。因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原有的竞争模式已经在发生变化。某一产业无论多么强大,都将面对全球各个产业或同类产业的竞争,要素对于某一产业过度偏爱的结果并不能保证它在竞争中屹立不倒。
(三)制造业难以升级
低端制造业是没有技术含量出卖劳动力的行业。低端制造业利润微薄,处于制造业的最低端,往往承担了投资大收益小的加工组装部分等低附加值部分,挣取低额的加工费,而收益大的研发设计、核心设计被发达地区掌握。由于失去定价权,在贸易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其低技术、低附加值、高污染、高排放的缺点,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弱。常熟为了能快速地发展,结合自身比较优势选择了起点低回报快的低端制造业,以此积累资金。但是,低端制造最大的问题是,同行之间为了生存不断地降低利润换取竞争机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工人们被迫加班加点,这样的恶性循環已是现状。
通过增加劳动时间创造利益,这个行为本身没有错,但是不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和管理手段上的优化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转而压榨工人的劳动力又或是降低产品质量以此节约成本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随着土地、资源、商务及人工成本的上升,加之严峻的环保压力,作为常熟高速增长主要驱动力的要素红利已基本消失。
二、常熟经济发展的比较劣势分析
常熟发展的路径选择了单一产业结构,选择引进大量的专有技术和人才高效迅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促使常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但是,常熟一直保持了这样的发展态势,让人对它未来的发展充满担忧。
(一)依赖比较优势
经济的发展起点,就是比较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常熟经济发展上,暴露了三个问题。
第一,比较优势不能过度依赖。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有其经济发展的背景。那就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有较强的壁垒,这里的壁垒有很多原因,比如距离、运输成本、行政区划等等。任何一个壁垒都要求这个地区需要利用好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与其他地区进行有效的贸易活动,这本身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举措。但是,近年来,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各种壁垒在客观上都在弱化,利用单一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却可能在全球化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分工不断细化的今天,遭遇极大的挑战。尤其是进行低端制造的地区,因为成本竞争形成的竞争力很容易被其他地区超越。
第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曾经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的产业,在特定阶段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确实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要素也在发生变化,那么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一定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如果坚持按照当年发展的思路继续坚持,完全就是刻舟求剑。常熟在经过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后,资本累积上都小有成就,应该利用当下的比较优势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而不能故步自封,原地踏步,这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二)缺乏人才发展平台
执着于低端制造,并且由此得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自然无暇顾及更多。而这恰恰是一种短视的发展模式。所谓短视说到底就是人的短视。意即,常熟缺乏人才。据统计,60%常熟市企业管理人员离职率超过25%,员工流动性过高,尤其是管理人员流动性过高,会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此外,民营企业大多数对劳动力进行简单的短期培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培训规划和制度不够严格,培训场地和时间不固定,不能有效地训练员工,致使员工素质和技能普遍偏低,无法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常熟缺乏发掘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直接导致技术人才的延续性受到严峻的挑战。
常熟民营企业老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对企业该如何近一步发展不够明确,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利用重视不够。缺少企业家文化这种现象对于常熟的发展是不利的,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优秀的领导,一次正确的决定可以使得成功事半功倍,也可以在产业不景气时鼓舞士气。目前常熟的经济发展需要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企业家,政府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家,对整个市场起带头作用,带动常熟的经济快速发展。
三、常熟利用比较优势的策略
常熟经济发展依赖比较优势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一个城市发展经济的思路就是依据比较优势设定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结合自身条件,以最小代价,寻求最大利益。每一个城市都不例外,利用好资源、地理、文化上的优势开展经济发展的工作。常熟气候适宜种植棉花,邻近发达城市容易得到技术上的支持,交通便利水运发达,这些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常熟明确了以纺织业为核心的轻工业发展道路。然而时近迁移,常熟的经济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基本经济要素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较比以往以劳动力为第一要素的常熟,如今常熟已经累积了大量的资本。也就是说,常熟市的要素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常熟需要开拓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向发达城市看齐,进入国际市场,在经济发展上迈出一大步。
(一)推进产业多元化
一个经济体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以比较优势为核心发展思路,结合自身要素资源发展单一的产业结构。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和技术上的交互越来越频繁,比较优势的理论也受到挑战。单一产业是脆弱的,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内部相应的会受到剧烈的影响。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制造业十分发达,可是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国外订单流失,不仅会造成制造业经济的退步,还会为单一产业结构导致的国内大批工人失业、社会动乱埋单。常熟的发展依赖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限制了常熟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技术领域缺乏创新性,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管理阶层缺乏较强的调控能力,这样的发展模式掩盖了未来经济增长的风险和危机。
为了丰富常熟市的产业多元化,常熟市作为一个历史古城也可以适当发展其旅游业,例如革命根据地沙家浜,尚湖风景区,虞山风景区,在彰显常熟市经济发达的同时也宣扬常熟市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常熟旅游业收入仅占常熟总收入的一小部分,旅游业不发达并不是风景少,而是政府缺少对旅游景区的重视,在城市旅游文化宣传力度不大。景区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空有好的景色却少了吸引游客的基础设施,游客数量下降,旅游业收入也随之下降。政府不应该浪费优质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增加客流量,带动风景区附近地区经济收入上涨。修建基础设施,制定完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的发达同样能与经济上的发展一样提升的市民自豪感和满意度。而市民自豪感和满意度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的助力,两者之间是一个良性循环,为常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品牌观念
品牌的知名与否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知名品牌占全球商标的3%,却占有近一般的全球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塑造一个优秀的品牌需要有优质的产品,周密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杰出的企业形象做支撑。企业在打造品牌时持续地开创新的潮流时尚,树立企业风气,以此由低附加值升级至高附加值。当品牌文化被社会认可并接受后,品牌才产生其社会价值。成功地塑造一个品牌不仅是给企业带来了利润和认知程度,政府对于明星品牌的宣传也为当地城市传播了知名度,引进资金投资项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和人才,为经济的发展助力。在未来的贸易竞争中,常熟也需要这样的品牌支持,提高影响力。若是不重视品牌效应,缺少了对大众的推广,再好的产品也很难得到对应的关注,进而减少收益,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不能够最大化地提高。
(三)推进产业升级
常熟的经济发展不能再以低端制造产业为主,需要寻求产业上的升级向高端制造业发展。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是由其高端制造产业发达与否决定的,科技研发,产品制造以及产品高附加值化都是发展的方向。常熟市一方面要紧随国际市场的变化的趋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另一方面还要立足于制造业的基础,由基础的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进行过渡。产业升级和转变带来的好处是商业贸易中地位的提高,从劣势地位变为优势地位,获得高端产业带来的高收入,利润不再被层层剥削,做到用更少的资源换取更大的利润。
向高端制造业和设计行业发展的过程是相似的,都需要前期较高的投入和一定时长的收入空白期。但是对于常熟,前期的资金投入不再是阻拦常熟发展这些行业的障碍。现在的常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前期的投入,在技术上也可以得到其他城市的支持,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的Apple公司的产业链就是让廉价的低端制造业完成低附加值的设备组装工序,而有自己公司研发设计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常熟市可以向苹果公司学习借鉴,发展自己的服装产业链。没有了利润上的层层剥削,常熟的资金收入会大幅度增加。常熟市的基础制造业纺织业的发达更加快速地推进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而完善的产业链更是稳固了常熟服装行业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内的实力地位。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而一个城市要在发展较为顺利的阶段,就开始反思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这是非常艰难的抉择。而勇敢地推进产业多元化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背叛,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所强调的比较优势,更合适于相对封闭的区域之间进行合作和贸易。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个区域之间的壁垒在消失。大家彼此互助共同完成某一产品的生产。在低端制造的位置上,存在严重的替代效应,因为从资本增值的过程来看,哪个地区能够提供更为廉价成本,就会让哪个地区融入生产。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竞争是缺乏底线的。想获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将成本竞争优势转向为产品竞争优势。
常熟的发展也是这样。如何利用好当下的比较优势。如何从比较优势中看到比较劣势,并且提前做好应对,是一個城市健康发展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