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前不久媒體报道,马来西亚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罹患鼻咽癌……消息引起体育迷们的高度关注,而鼻咽癌也由此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鼻咽癌倾向于中青年
本刊记者: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鼻咽癌的好发年龄似乎比其他癌症要低,是这样吗?
○何裕民:鼻咽癌居头颈部恶性肿瘤之首,从我国来看,广东省鼻咽癌的发病率居全国之首,故有“广东癌”之称,目前鼻咽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国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鼻咽癌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大多在30-60岁间,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男性居多,约为女性的两倍。我们数据库内鼻咽癌患者有325例,60岁之前发病的共257例,占比高达79%。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从中可以看出,癌症整体的发病年龄60岁之前的发病率大概为27.6%。而两组数据比较,鼻咽癌的患病率更倾向于中青年。
回吸样鼻涕是典型症状
本刊记者:鼻咽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何裕民:因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复杂,故容易误诊和漏诊。同时鼻咽癌具有原发癌灶很小或不明显时,却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颅神经转移的特点。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是鼻涕中带血或吸鼻后痰中带血,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从口中回吸出带血的鼻涕,带血量不多,常被病人疏忽;单耳闷塞,无痛性颈上部淋巴结肿大,肿瘤早期破坏颅底,累及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等,表现头顶部、枕部、颞部疼痛,另外还可出现面部麻木、复视及患侧眼球不能外传等症状。另外,回吸样鼻涕,是其典型症状,或者说,总有擤不干净的鼻涕。
“广东癌”因常吃腌制品
本刊记者:鼻咽癌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何裕民:感染EB病毒。可从鼻咽癌病人鼻分泌物中培养出EB病毒,也可从病人血液检查出EB病毒抗体。它主要是唾液传染,因此不要随便亲吻,提倡用公筷或分餐制,餐具用过后要消毒,口腔溃疡要积极治;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发现,鼻咽癌有民族亲和性和家族聚集性,白种人和黑种人发病率很低,而黄种人发病率高,我国发病率高,且主要分布在南方城市,很多患者有家族史。所以有家族史的人,更应重视提高免疫功能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饮食因素。粗盐腌制食品,如腌肉、咸鱼、咸菜,常含硝酸盐,能被金葡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在腌制和运销中,部分蛋白质分解为仲胺,并与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食入的致癌物,与形成鼻咽癌有明显关系。广东癌,就是因腌制品吃多了,特别是腌制的咸鱼。
鼻咽癌的病因还有吸入有害气体,如空气中的石棉、镍、被动吸烟、放射线等。有研究表明,重度吸烟的患者鼻咽癌死亡风险增加3.3倍,肿瘤进展风险增加2.5倍,远处转移风险增加2.7倍。
早期生存率非常高
本刊记者:鼻咽癌是否有较高的治愈率?复发率又有多少?
○何裕民:肿瘤防治重点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即所谓的“三早”。其中“三早”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随着内镜应用的普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简便快速而又准确可靠,只需喷点药物,就可消除操作时的疼痛。
临床发现,此病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即便转移了(此病常是转移到颌下淋巴结),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生存率还是可高达70%以上。我的一位病患,1996年患此病,4期(肝转移),现在22年了,活得很好。当时几乎每月都来上海找我复诊。鼻咽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参与较少,经规范治疗后,目前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 5 年生存率已达到76%~90%,但晚期(Ⅲ、Ⅳ期)患者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仅为20%~50%。
鼻咽癌在接受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常规放疗时代鼻咽癌复发率为20%~40%。随IMRT(调强适形放疗技术)技术应用,鼻咽癌复发率下降为10%~15%。根据病变部位,鼻咽癌复发分为原发肿瘤部位复发和颈部淋巴引流区复发。
避其诱因远离鼻咽癌
本刊记者:如何做才能避免被鼻咽癌盯上呢?
○何裕民:鼻咽癌的发生主要与邪毒侵入、饮食不节、七情所伤、身体虚弱等有关,了解了鼻咽癌的诱因我们就知道如何预防了。
预防鼻咽癌应注意以下几点: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油炸、熏烤、腌制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我曾诊治过两位都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女孩,一位在英国读书,都是低发区患者,两人习惯相同,都特别嗜好吃洋快餐。英国读书的女孩,10岁开始,中饭天天是炸鸡,16岁去英国读书,一天两餐洋快餐;
家住疾病高发地区或直系亲属有鼻咽癌病史的应每年定期体检鼻咽部,体检时可抽血查EB病毒;
避免体力上的过劳:如重体力劳动,熬夜,过度的体育锻炼等,均可使机体的内环境失衡,抵抗力下降;
尽量避免有害烟雾吸入,如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等,并积极戒烟、戒酒;
避免鼻炎,有感冒尽快治愈;
别太较真,学会简单生活。
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就诊不但可以增加治愈率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应到耳鼻咽喉专科就诊,而不是内外科,非专科医生同样有可能漏诊。
本刊记者:谢谢何教授,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