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时代思考

2018-03-01 10:27孙新
现代交际 2018年2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新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的精髓,在新时期的要求下,中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应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决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涉及的方面很多,像辩证唯物史观、事物遵循一定的规律、主次矛盾观点、统筹兼顾、量变促进质变等。因为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发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切入点,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时代思考,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话 时代思考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38-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批判吸取继承黑格尔哲学辩证论思想,第二个阶段为不彻底的唯物主义,第三个阶段是综合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的思想,第四个阶段则是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的土壤是在欧洲,作为西方的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并且生根发芽,需要切合中国发展实际,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与中国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相适应。

一、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情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十月革命传到中国,开始是由文学青年出版相关书刊来传播,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都出版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但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动荡的时期,思想、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众多[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几乎没有。经历多年战乱,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因为战乱的纷扰而在中国中国自生自灭,反而被应用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着中国的发展,如《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以应用,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过几次大的发展,分别是“问题与主义”的论战、科学与人生观争论、唯物辩证的论战、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发展方向的论战、真理标准、主体性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问题、全球化和普遍伦理的争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中国形式不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四个全面”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着不同时期中国的问题,促进着经济的发展,提升着综合国力。

二、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应用于中国,应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提倡“仁”“义”。“仁”即是强调人的行为,人的言辞,重视人的价值[2],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宣扬的是人类的解放运动,人作为万物的主宰,应具有更大的作用,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再加之中国当时处于被列强侵略的时期,马克思的革命理论给中国无产阶级带来了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所具有的共同点是重视人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大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力度,并通过翻译相关著作进行传播。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新的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在中国的发展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具有中国特征的指导产物,符合中国的发展,具有中国的韵味。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3],主要集中于翻译、文本解读、注解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原著是德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必须通过译作,但是译作往与原著有出处。很多人建议学习原著,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原著固然好,但是很多人看不懂,在倡导全民学习马克思哲学中,选用合适的著作版本很重要。另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一定的“土壤”,只有扎根发芽,才能更好地发展。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土壤”还需继续施肥。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决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促进其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相融合,更具有中国的风格,更具有中国的特征。

(1)中国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交融。在中国的发展中,应重视中国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想文化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的文化可以更好地激励人们前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积极的思想,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共同激励人们。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在思想上,中国文化所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思想上倡导人们树立辩证的思想观念,对事物的判断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4]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分析的过程中应客观、公平公正,事物的发展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不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发展的同时应重视自然价值,才能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的过程中,应将精华的部分与之融合,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保持更新观念,传统的观念会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的发展。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理念,提升思想的觉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联系,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2)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客观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客观规律,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应秉承的态度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与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相似。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生根,在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客观的规律。

(3)倡导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发芽、开枝散叶,需要土壤支持才能扎根,需要雨水的灌溉才能枝繁叶茂。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进理论成为无产阶级的武器,指导无产阶级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新时期下,中国所面对的矛盾依然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符合中国发展的潮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重视学习,行动上落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提高思想境界,在行动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哲学观,在发展中应用哲学观辩证统一地看待中国的发展。

五、结语

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學符合中国的发展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一个长期化的发展过程,在发展中应紧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决当前社会主义的矛盾,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全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力。在教育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思想上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一龙.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时代思考[J].新丝路(下旬),2016(4):66.

[2]柳硕.简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播与发展[J].智富时代,2016(s2):345-346.

[3]赵晨贺.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7.

[4]卢剑平.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层思考[J].克拉玛依学刊,2016(4):11-13.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浅议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弄清楚的三个为什么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