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远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突显,这些问题会极大阻碍他们以后的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本文主要对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落脚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三个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 大健康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129-0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革,逐渐形成了大思政特色教育模式,该模式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元化,涵括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实现了多种教育的有机融合。在这样的前提下,寻找并确定思政工作的落脚点,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他们的文化基础、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面对的学生现状:一是学生素质差异大。一学期下来,学生不知道教师姓名的比比皆是,英语零基础的也比较多;甚至有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教室在哪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力差等也影响思政教育效果。二是学生思想差异大。现在的学生被来自外界杂乱、纷繁的信息冲击和影响,导致思想上出现各种问题。高职学生中的大多数在中学阶段就不被重视,对未来比较迷茫,归属感较弱,着眼眼前利益,没有长期目标,更缺乏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他们关注国家大事的少,关心民生的更少,喜欢在“英雄联盟”“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情绪化,自我为中心,依赖网络,是非不分,情感冷漠,缺乏起码的公共道德,对师长缺乏尊重,对家人、朋友缺乏关心;法律意识淡薄,在他们的意识里,犯法与犯错是对等的;他们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做事情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能获得什么,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三是心理状况差异大。在很多學生看来,高职教育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心理上并不认可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抵触思政教育;普遍比较自卑,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如打架斗殴等;同时受到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他们攀比的比较多,消费水平极高,过于自负,但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又很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突显,特别是抑郁症的高发,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进而导致他们休学、退学,甚至有才毕业一年的学生因为抑郁症自杀了,这表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并未重视科学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心理育人队伍的建设。这支队伍从专业背景、年龄结构来看,都未做到合理分配;从实际工作来看,也未做到“传帮带”,未对这支队伍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再加上他们平时事务性工作繁杂,没有进行自身素养的锻炼和提升,导致这支队伍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二是高职院校关于这支队伍的职责和考核并未做到清晰规范。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并未做到互相渗透,学生的心理诉求很难得到及时解决,也并未建立大学生大思政教育档案并长期跟踪。四是高职院校未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普查。教师群体也有繁杂的家庭生活,也要面对一些工作、家庭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出现消极、焦虑等不同的负面情绪,如不能及时排解,超出心理承受的范围,则会出现心理问题,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大健康”理念指导下,思政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健康地学习、健康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一些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效果,而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解力与接受力也会受到其心理健康品质的影响,这就产生了循环效应。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合为一体,尤其要突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就是我们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落脚点。
四、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落脚点的实践路径
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学生既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可以重点建设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近年来,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许多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是专职人员的数量配备却不能满足学生、教师心理咨询的需要。有数据显示,现在全世界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高(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29页)职院校现在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辅导员兼任,这些辅导员还需要承担其他的工作任务,没有办法及时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咨询需要。所以,在建设这两支队伍的时候,不仅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准入机制,关注专业背景的同时还要考查这两支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更要注重这两支队伍的数量和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使学生能及时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帮助,科学、有成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工作。
二是完善运行这支队伍的运行考核机制,不仅要明确他们的职责,还要有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重过程,重实绩,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调动整支队伍的积极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考核都是与专业教师一样考核,没有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考核,这严重打击了这两支队伍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虽然这些工作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教育的内容、方式等都各有侧重点,那么高职院校在管理、考核这两支队伍时,就不能一概而论。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的是过程,更多的是聆听、疏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或者心理的困扰,那么重过程、重实绩必然是高职院校考核这两支队伍的主要依据。希望高职院校能真正重视这两支队伍的建设与考核,营造良好的大思政、大健康教育的氛围,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三是建立大学生大思政教育档案。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学习、各类校园活动,还应该重点关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建立学生的思政教育档案,不仅包括心理素质情况,也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德育、课外活动情况,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2]丁笑生.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研究,2017(6):121-123.
[3]鲍振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0):33-34.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