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维
摘要:大学生已经成年,逐渐具备对于世界的思考能力,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也已经基本形成。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素养包含众多,例如中华传统美德、老一辈的革命思想,这些都传承至今,为社会的发展指引着正确的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成为国家建设的排头兵。
關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素养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124-02
思想政治是大学生入学以前就一直学习的一门科目。作为大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对于事物的理解比年幼时期有显著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大学生自身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就应当社会各界一同努力,以教师的教育作为基准,深入进行思考。[1]
一、大学生具备思想政治素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素质。相比于老一辈来说,当代大学生衣食富足,生活压力较少,对于新时代的把控能力较强。新时代下,大学生被科技成果包围,这些外界因素都为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虽然大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广阔,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较多元化,但大学生并未完全接触社会,对于社会事件并不具备准确判断的能力,对于自身发展也缺乏规划。繁杂的信息对于大学生自身还并未完全形成的世界观产生影响,甚至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受到冲击。为了防止大学生这个人才储备群体受到污染,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十分有必要;对于大学生的文化建设能够让大学生真正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提高自身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对于大学生的党性建设,能够使大学生体会我党对于国家的领导作用和带头作用,深入党史党建的研究,对于党领导下国家的变化产生自身的思考,从而积极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而对于大学生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建设,能够让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并对自身进行规划,以求能够在步入社会后迅速融入社会的生产和实践当中,加速思想转变,减少大学生对于人生未来的迷茫感,防止大学生走入误区。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意识不够。对于学习成绩要求较高的应试教育体系规范依然长期存在人们心中,影响着人们对于未来的规划。[2]大学生自幼便接受应试教育,对于成绩的需求大于对于实践或是思想境界提升的需求,很多大学生疲于学习专业知识,考取各类证件,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提供多元化道路,但忽略了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对于生活的真谛并不了解,对于社会如何发展也不具备思考能力,真正步入社会后缺乏核心竞争的能力,浪费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很多大学生认为其对于人生的帮助过于抽象,并不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大环境下,人们普遍对于思想政治素养的忽视,导致了其真正内涵缺少发展空间,即使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也难以尽心尽力。
(2)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多媒体时代,网络和科技的盛行,受到泛娱乐化影响,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受到广泛的影响,高速的信息传递让整个社会充斥着大量或好或坏的信息,很多大学生对此缺乏自身明确的判断能力,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古人云“玩物丧志”,信息时代繁杂的信息也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大量不合乎法律,对于思想政治建设不利的信息传播广泛。对于大学生来说,过度的娱乐化导致自身思考空间的减少,很多年轻人对于枯燥的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而对于毫无内涵的综艺节目或是网络游戏却乐在其中,导致思考能力退化。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1)以人为本,深入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大学生提起兴趣,对于思想核心也不会产生正确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大学生内心的变化,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当着重关注,因其问题能够确切地反映大学生对于时代的认知以及自我感受。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掌握学生的内心能够将教学计划制订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对于大学生个性较为鲜明的特点,教师应当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营造与学生良好的沟通环境,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注重关系平等,将传统的权威感适当放下,通过和学生一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2)利用科学的载体,提高兴趣。信息时代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如果将现代科技在教学当中积极应用,无疑是对教学工作的一大助力。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社会,熟练掌握和高效利用现代技术,将知识以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传播。比如在微博或是微信中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引导,通过学生发布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鼓励学生在社交软件上进行分享,并建立学习群,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把死板的课堂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中。现在很多教师利用科学的载体,能够让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视频教学的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快节奏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在私下对于视频的学习也更加便利。相比于课堂的较为严肃的氛围,学生对视频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比较随意。对于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如果存在疑虑,也可以直接用软件提问。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避免了学生直面教师提问而不能作答的尴尬,可以广泛应用。
(3)开展实践活动。理论应当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内化知识。大学生的生活较为固定,除却学校内部的教学,学生基本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开展自学,虽然专业知识量得到提高,但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也不能很好地应用,所以,高校应当主动为大学生营造实践空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将所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通过实践检验自身的综合实力,对自身判断更加准确,日后的人生规划也会更加顺利。开展校园内部文化活动,大学生对于所熟知的校园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对于校内活动也更加乐于参加,在活动当中加强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检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3]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已经不满足于学生只掌握专业技能,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要进行考量。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打下基础,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雅楠.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陈元元.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朱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文学教育,2017(4).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