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2018-02-28 22:16马晶等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0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糖尿病

马晶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96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042例及糖尿病患者834例,均采取规范化社区管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干预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患者饮酒、吸烟、用药不规范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调控能力,同时减少不良生活及治疗行为的比例。

关键词 社区全科医生;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

在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疾病为高血压和糖尿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基数及发病率正逐年上升。高血压、糖尿病均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876例患者展开研究,以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壓及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042例高血压及834例糖尿病患者均来源于独山子区金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均符合世卫组织制定的糖尿病及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且均在经协商后自愿参与本研究。高血压患者中男612例,女430例;年龄37~73岁,平均(62.78±5.81)岁;舒张压(99.67±6.87)mmHg,收缩压(155.87±7.42)mmHg;病程3~14年,平均(7.12±2.13)年。糖尿病患者中男455例,女379例;年龄35~72岁,平均(61.47±4.78)岁;平均空腹血糖(7.87±1.33)mmol/L;病程2~13年,平均(6.77±1.87)年。

干预方法:所有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就诊,采取规范化社区管理,主要内容如下:①社区全科医生对患者的吸烟、运动、饮酒、用药等生活及治疗行为进行监督。②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与电话回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血糖、血压等变化、是否按时用药等。③给予不同患者不同的饮食及运动方案,并监督其遵守;批评、指正患者饮酒、抽烟等不利于治疗的行为,并指导、监督患者合理用药。④定时、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并通过观看视频、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知识。⑤了解并解答患者心中的疑虑,全面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观察指标:观察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血压达标率;观察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血糖达标率;统计有饮酒、吸烟、用药不规范等不良生活行为的患者比例。

评定标准:①血压达标率:患者舒张压<80 mmHg,收缩压<120 mmHg;②血糖达标率:患者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达标率=达标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0.0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比较差异;用%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比较: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均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后不良行为比较:干预后,所有患者饮酒、吸烟、用药不规范分别占总数的4.63%、5.97%、16.58%,与治疗前的10.18%、13.27%、30.8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血压、血糖达标率:721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率69.19%;52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控制率62.47%。

讨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两种慢性疾病,患者基数大,且发病率呈连年升高的态势。两病均可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后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压、血糖,将其控制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患者的不良行为。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周期长,治疗中需要结合药物及合理干预,监督、指导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用药等,最终达到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区全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调控能力,同时降低不良生活及治疗行为的比例,有临床推广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全国高血压日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