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2018-02-28 22:14何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何霞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93

摘要 目的:总结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0%(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主要指的是因为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静脉中的血液倒流;而远端的静脉发生淤滞,从而引发病变静脉出现变性、扩张等,出现不规则的膨出和扭曲。症状较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在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近年来,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方法和护理结果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别记作1~60号,将其中奇数号作为试验组,将偶数号作为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62.1±3.1)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62.4±3.3)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逐项代入统计软件中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健康教育,提醒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由我院外科成立临床护理工作小组,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按照已经制定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病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向发展的,由护理人员在与之相对的项目上画“√”;情没有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发展的,由护理人员在与之相对的项目上画“×”,并详细记录原因,及时上报给主管医师和护士长,通过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具体实施内容:①入院后1d,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并为患者安排好床位,带领患者找到自己病床,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讲解手术相关知识。②入院后2 d,护理人员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做出评估,跟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接受相关检查。③手术当天,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毕将患者送至病房。④术后第1天至出院前1 d:a.术后第1天: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术后禁食6 h,协助患者将患肢提高30。。若患者术后无异常情况,可以在6~8 h后鼓励患者下床行走,运动应循序渐进,幅度以不痛为宜。若患者下床困难,可以协助其在床上开展患肢的屈伸运动,防止静脉血栓。b.术后2~3 d:这段时间注意观察患肢有无局部肿胀,若出现局部肿胀,需要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c.术后4~5 d: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并发切口感染、局部出血以及深静脉血栓。一旦出现并发症,要立即通知医师处理。d.术后6~8 d:观察患者弹力绷带使用情况,使用之前需要将静脉排空,控制好松紧度,清晨起床时为最佳包扎时间,包扎起点为患肢远端,包扎方向为远端沿着近心端方向。待包扎完成后,还应该观察患者患肢有无肿胀。在为患者选择弹力袜时,需要根据腿部直径确保大小合适,穿着弹力袜时应该无皱褶,短袜距离膝盖的位置是3 cm,而长袜则应在腹股沟下约3 cm的位置。e.出院前1 d:提醒患者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走、散步等,运动时间控制在0.5 h/次。3~5次/d,在运动时注意劳逸结合,术后<3个月不可剧烈运动,也不能长时间坐,不能将双膝交叉过长时间,在休息时注意将患肢抬高20°~30°,以防双下肢负重时间过长。不可用热水淋浴。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主要用本院自行编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开展调查。满分100分,85~100分满意,70~84分较满意,<70分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运用SPSS 21.0软件,患者的例数用n表示,平均年齡用(x±s)表示,用t检验;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肢体发麻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2例,肢体发麻3例,并发症发生率20%。经统计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当前,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已经成为血管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20%~40%。迄今为止大隐静脉曲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依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跟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壁薄弱以及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长期站立工作,特别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是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诱因。当前临床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众多,早期可以穿弹力袜、服用药物,也可以缓解静脉淤血导致的症状,手术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最根本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护理中。该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患者,将时间作为横轴,将各类有效、科学的护理方法作为纵轴制定的一种日程护理计划表,并按照该表内容实施护理。临床护理路径避免了传统护理的弊端,具有很强的主动性、预见性以及系统性,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保证了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合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还有助于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减少医患纠纷。

在本次研究中,对试验组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发现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