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孩子”“来都来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给个面子”“都不容易”……
——网友总结的中国式解决问题的名言。
別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妈不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小儿子——手机。
——在江苏第二届全国少儿诗会颁奖典礼上,来自常州的费东写的小诗《手机》获得一等奖。
所谓才华,就是一种能够使我们自发地返回童年的力量。
——法国19世纪诗人波德莱尔论才华。
你的报酬不是与劳动的辛苦程度成正比,而是与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工作的真谛。
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跟同伴有关,而跟父母无关。比如,研究发现,要预测一个青少年是否抽烟,最好是看他的朋友抽不抽烟,而不是看他爹妈是否抽烟。好学生跟好学生在一起,坏孩子跟坏孩子在一起,这些小圈子能给人归属感,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接受其中的文化与价值观。
——安人心智科学顾问吴宝沛如是说。
所有生命的本质都是碳水化合物,但它们拥有亿万种方式展现自己的自由。
——课堂上,一位生物老师从生物的角度给学生们谈人生。
人越有钱,上网时间越少。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年收入在2.5万~3.5万美元的家庭,每周平均上网时间比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多一个半小时。
84.09%的家长不知
如何关心孩子身心变化
日前,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状况,由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与《医师报》联合发起,在《医师报》等6家媒体上开展了为期16天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社会深度调查”。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6618份,参与回答问题的家长68.3%是医护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其中不知如何关心儿童青少年身心变化的占84.09%。
在调查报告发布会上,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主任于泓说:“66618份深度调查结果与局部地区社会调查、临床工作等结果相吻合。”这份相对专业的社会深度调查将为国家和相关部门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宝贵的专业支持。
调查显示,对于“青春期”,许多家长存在模糊认识。“4.5亿的-1岁(即怀孕阶段)~24岁儿童青少年即将或正在迈入青春期‘门槛,但青春期性发育、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于泓对“青春期”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澄清,“从传统观念或躯体发育意义上理解,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青春期的发动或起点是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结束或至点是生长发育的停止;从现代精准医学或胎儿程序化角度理解,青春期是从精卵结合(-1岁)开始,从胎儿染色体基因的表达到出生,经过躯体发育的结束,再到心理行为发育接近成熟(24岁),是人整体发育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和结束。” 而具体到单一个体,即使是临床意义上的青春期性发育的启动,也会因人而异,又有男女之分。性发育具有隐蔽性、隐私性,容易被忽视。而性发育的好与坏,还决定了生长空间、影响心理行为发育、性功能、生育能力、生育周期、衰老,甚至寿命。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中,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占比为22.65%~45.58%;生长发育异常占比为48.57%~63.31%;性发育方面,去除不能正确回答是和否,在没有经过医学验证的前提下,女孩疑似性早熟2.74%~8.41%,疑似性发育延迟3.45%~22.08%;男孩疑似性早熟3.38%~11.87%,疑似性发育延迟5.66%~24.98%。每半年至一年在专业医院做一次身心健康体检的儿童青少年占比为23.57%。76.43%的儿童青少年不做或不知道在专业医院做身心健康体检。
“心理行为发育相对躯体发育容易被忽视。随着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将成为甚至成为比躯体发育更重要的内容,心理行为发育一旦出现问题,即使躯体健康,也会影响生命。”于泓强调,基于上述观点,需要家长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相比而言,在城市里,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心理行为。调查显示,被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男女性别比为1∶1.16,女性略高。其中,关注孩子的家长男女性别比为1∶1.89。家长对性发育和健康标准认知缺乏,84.09%的家长不知如何关心儿童青少年身心变化,41.24%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正常。
于泓介绍,许多男孩的家长认为,孩子阴茎的发育和年龄相关。其实,阴茎的发育不完全代表性发育程度。如果孩子有一些不良行为,或者患有隐性脊柱裂,他的阴茎发育就会出现变化。一个男孩子如果在9岁之内他的阴茎增粗增大,就要小心他是性早熟了;如果大于12岁,则正常;如果超过14.5岁了,睾丸和阴茎没有继续增大,则要小心孩子是否有性发育延迟。
调查显示,发现孩子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上网络查询,其占比为31.15%,咨询专业医院占比为34.94%,咨询学校老师的仅占4.09%。
于泓认为,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是唯一、同时、动态、交叉出现的过程,又会因人而异,跨度之大,明暗不一,每3个月一小变化,每6个月一大变化。监测不到位时,就可能失去最好的干预时机甚至遗憾终身。于泓呼吁,儿童青少年亟须接受更为科学的体检和医学干预。
(摘自2017年5月11日《中国妇女报》)
孩子成绩退步的五个迹象
1.做事拖拖拉拉。通常,这种情况表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听课效率不高,容易走神。等到考试时,即使题都会做,也会受平时没有时间观念的影响,导致时间不够用,成绩自然会下降。
【应对措施】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其生活有规律,将时间概念慢慢融入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制订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好时间,当孩子忘记要做什么事时,家长可以稍加提醒,但不要强迫。因为是孩子自己制订的计划,所以一经提醒,他们便会自觉去执行。endprint
2.学习方法不对。有些孩子对于要学什么、看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总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想不到自己主動做些什么,对学过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无法掌握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应对措施】家长要经常与老师沟通,随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上是否遇到了问题。要摆正对孩子分数的态度,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不要一味批评指责,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值得表扬。督促孩子做好课前预习,发现难点,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充分利用课上45分钟,即使老师没叫自己回答问题,也可以在心里试着回答,然后给予自己评价;做作业要认真,争取一次做对。家长检查孩子作业时,若发现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里出错了,而是让孩子自己检查出来。
3.偏科现象严重。孩子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总成绩落后。
【应对措施】孩子出现偏科,往往是对某科没有兴趣。家长可以配合老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学科,家长千万别给孩子“恶补”,否则会使孩子更加厌恶这门学科。家长要先确保孩子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后,再逐步提高难度。
4.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差。孩子对新学科不适应,往往是基础知识薄弱引起的。当孩子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时,极易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应对措施】一定要夯实基础。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强弱,主要看他如何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为什么我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觉得理解困难,可等到总复习时,再看那些知识点就不觉得难了,就是因为学过一遍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而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同化新知识。
5.被老师冷落,丧失学习动力。跟不上老师进度的学生,有可能被老师忽略。这些孩子容易自暴自弃,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应对措施】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该玩的时候玩,上课的时候就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告诉孩子,不要害怕问问题,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到明白为止。
(摘自新浪博客)
2017家校合作
经验交流会举行
2017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日前在江苏昆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会议主题是“共赢:家校合作的组织建设”。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在会上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家校合作是家庭、学校、社区的一种新型伙伴关系,旨在创新重建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拓展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影响改善家庭、家教和家风,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家、校、社共育机制,实现父母孩子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协调发展,使师生及父母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强调,要加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安排和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家校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摘自2017年5月31日《中国教育报》)
河南启动
“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河南决定从今年起每年遴选和资助5个左右的边远贫困县开展“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建设。
河南“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建设工作以农村薄弱中小学或教学点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名师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网络教研”“网络结对”等形式,实现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河南设立“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建设专项资金,省财政厅对每个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试点县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建设资金。项目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为农村薄弱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校长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摘自2017年5月31日《中国教育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