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舒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缺席对孩子的教育,使得孩子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时间一长,孩子的性格就会出现问题。这种现象,心理学界把它定义为“假单亲家庭”……
母亲:丈夫忙事业,初中生儿子越来越自卑
儿子小波今年15岁,他从小性格内向、腼腆。我在市直机关上班,丈夫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业务副厂长,常年在外奔波,虽然挣钱不少,可他总没时间在家陪儿子。丈夫偶尔回家,我劝他多抽些时间陪陪儿子,可他总说厂里太忙,脱不开身。时间长了,儿子跟他爸爸的感情生疏起来。
看到丈夫不管儿子,弄得儿子跟没爸爸似的,在生活中我便尽量补偿儿子。儿子吃的穿的用的,从小就比一般孩子要好得多。在家里,儿子对我很依赖,10岁时还不敢一个人睡觉。他除了作业是独立完成外,其余的事情几乎都由我包办了。
尽管儿子的生活环境十分优越,可他并不快乐。因为整日和我待在一起,和他爸爸接触的时间非常少,他缺少了男孩子的坚强和阳光。儿子上小学时,还愿意和人交往,小伙伴虽然不多,但总能找到玩伴。可自从读初一,儿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怪,不合群,对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有一天,我中午有事不能回家,便叮嘱儿子到商店买包方便面吃,他答应了。可我晚上回到家,看到餐桌上放着一包没有拆开的方便面,便问儿子中午吃没吃方便面。儿子苦着脸说:“老妈,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泡啊!只好到外面买了几个包子凑合了一顿。”儿子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生气地说:“方便面外包装上都有操作说明,你难道不认识字吗?”儿子看我生气了,一言不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等我进去时,看到儿子的眼睛红红的。显然,我的话伤了他的心,我不由得为儿子的脆弱感到担忧。
升入初二,儿子越发沉默寡言,有了心事也不愿意向我说。我知道,男孩到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发生许多变化,这个时候父母特别是父亲,应该主动担负起引导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的任务。可这个时候,已经升任厂长的丈夫比以前更忙了。我让丈夫多留心儿子的变化,并要他经常和儿子谈心,丈夫不以为然,仍旧忙他的工作。
没想到的是,儿子参加了一次班集体活动后,性格变化更大了。那是去年国庆节,班里组织大家到大众生态园游玩。生态园里游乐项目很多,大家玩得很开心。儿子却受到了很大刺激。在通过一个绳索桥时,大部分男生都过去了,一些女生也勇敢地走了过去。可儿子胆小,试了几次竟不敢过。连一些女生都嘲笑他不像个男子汉。
中午吃饭时,大家三三两两地自由结合,可谁都不愿意和儿子结合,最后,儿子只好一个人躲到大树后,草草吃了几口完事。
这次集体游玩回来,儿子更加自卑了,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初二下半学期,他学习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成绩持续下降。今年五一节过后,儿子再也不肯上学了。我要送他去上学,他说班里同学都看不起他,谁都可以欺负他,他再也不想上学了。如果我逼他,他就离家出走。
从此,儿子在家闭门不出,我用尽办法都无法让他再回到课堂上。无奈,我只好给他办了休学手续。眼下,初三马上就要开始了,可儿子仍然不愿上学,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假单亲家庭”是少年孤僻、自卑的根源
汪女士面带焦虑找到了我,她讲述的事情我在咨询中也经常遇到。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缺席对孩子的培养,使得孩子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时间一长,孩子的性格就会出现问题。这种现象,心理学界把它定义为“假单亲家庭”。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家庭结构像一个等腰三角形,父母是底边上的两个角,牢牢支撑着整个家庭,父母在家庭关系中与孩子应该是等距离的。如果父母一直保持着婚姻关系,而其中的一方又长期缺席家庭教育,这样一来,等腰三角形就变成了不等腰三角形,看似完整的家庭就成了“假单亲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过于亲密,彼此互相依赖,而与另一方的距离拉大,结果,孩子接受的只能是单亲教育。
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缺失了同性家长的性别认同教育,就会造成他与同性交往经验不足,不易学会处理困难、调节矛盾等技巧,对将来走上社会可能造成极大的障碍。在“假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胆小、敏感、自私、多疑、怯懦、孤僻等负面性格,有的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一旦环境有了变化,他们往往会适应不良,并引起学习情绪障碍、心理行为骤变等一系列连锁变化。
由于“假单亲家庭”家庭结构紊乱,导致父母不能发挥正常的性别教育功能。小波的父亲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教育职责,使得小波在生活中处处依赖妈妈,给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缺陷。
小波虽然物质优越,可缺乏来自父亲的关爱。父亲在男孩心中代表着一种强悍的力量,是男孩心中的偶像,一旦少了父爱的呵护,男孩子内心的自卑、怯懦会逐渐增强。当小波升入初中后,看到同学们自如地与同龄人交往,可他无法做到,内心难免孤独。当敏感、怯懦、自私等负面情绪纠结在一起,再遇到外界刺激,负面效应便集中爆发了。这也是小波在集体出游后心理严重受挫,导致他闭门不出的原因。
建议:让父爱归位,多管齐下唤回“闭关”少年
我给汪女士做了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中肯的建议:“造成小波的现状,他爸爸难辞其咎。他爸爸应勇于承担自己为人父的责任,为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与淡漠做出检讨。你也要和丈夫达成一致,两人共同承担责任,商讨对策,在儿子的教育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小波的父母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父亲的要明白,事业再成功,如果在培养儿子方面出现败笔,那他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小波的父亲应该在生活中注意增进亲子交流,在家里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平时不要忘记儿子的生日,并能给儿子带来意外惊喜,让儿子明白父亲心里很在乎他。另外,父亲要经常给儿子打电话、写信,或进行网上交流,还要抽出时间带儿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看场球赛、爬爬山或参加一些聚会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男性化培养,当然也包括青春期教育。
二、鼓励儿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可以让他把同学、朋友邀请到家里来,让儿子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学会交往技巧,增进同学友情。
三、注意家校沟通。请老师协助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中,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帮孩子重建信心。
对小波而言,也应与父亲做好沟通,坚信父亲是爱他的。
一、为增进与父亲的感情,平时小波要多与父亲联系。现在通讯发达,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主动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父亲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和心理状态。这是很必要的。
二、有了思想问题及时解决,不要带着心理包袱去上学。小波每天早上可以与母亲进行简短沟通,谈谈班里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打算,把迷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说给母亲听,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学。
三、“自信心训练法”:每天早晨上学前,小波不妨尝试对着镜子微笑,说些鼓励自己的话,如“我是男子汉,要敢于面对困难”“爸爸不在家,我要坚强起来”等,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周学习结束时,小波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优点。长此以往,小波会慢慢获得自信的。
四、扩大交往范围。建议小波不要整天闷在家里,双休日可以约上同龄人看场歌友会或打打球,一起去郊游等。另外,平时尽量学会和女生交往,体会女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这些都是为了让小波明白,生活中,友情与亲情一样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有时,友情还能弥补亲情的不足。
汪女士对我的建议表示认可,我让她方便时可以带着老公、儿子一起来进行一次咨詢,并对孩子的后续情况跟踪服务。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小波会回归少年应具有的本真。同时,也提醒天下父母,不要因为所谓的事业,让孩子在“假单亲家庭”中挣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