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焦自清
(日照市东港区后村中心卫生院医疗科,山东日照 276816)
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因踝关节受间接暴力所致,作为人体重要负重关节,踝关节一旦出现外伤性骨折很容易出现踝部疼痛、肿胀以及活动障碍等情况,皮下可出现青紫或瘀斑,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踝关节畸形,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造成极大影响。对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临床常用保守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有限,不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在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救治效果。为了解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该文回顾分析了该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展开了如下探讨。
收集病例32例,均为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外伤性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在 15~68 岁之间,平均年龄(41.6±3.9)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砸伤3例,扭伤2例。对照组16例患者中男、女各8例,年龄为16~59岁,平均年龄(41.8±3.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 6例,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3例,扭伤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要求。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治疗,对患者骨折部位实施牵引复位,并使用石膏托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将患者的石膏托拆除后指导其实施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则根据其具体伤情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患者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无法实施该手术的患者可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对于有明显肿胀的骨折部位可将患者患肢抬高,促进其肿胀消退。对患者踝关节部位进行推压,使移位骨折复位,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观察患者复位情况,并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部位,用螺钉固定外固定支架,于两周后复查患者骨折复位情况[2]。术后6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并进行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对于开放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手术结束后,对患者患肢实施完全制动,拆线后用石膏托固定骨折部位3~4周,拆除石膏托后指导其康复训练。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可负重活动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期情况评定两组疗效,若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复位良好,功能恢复正常,无不适感评为优;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畸形,长时间走路后踝关节有肿胀和酸痛感评定为良;患者踝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恢复,走路踝关节伴有疼痛和肿胀感,踝关节复位良好无畸形,踝关节屈曲角20°~29°,背伸角为1~4°则判断为可;治疗后踝关节背伸角为0°,屈曲角<20°,有疼痛反应,踝关节功能未恢复评定为差[3]。
该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代表,组间差异行t检验,用[n(%)]代表计数资料,χ2检验差异,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负重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4.6±2.5)d,与对照组的(23.1±4.6)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s)
组别 骨折愈合时间(周)负重活动时间(周) 住院时间(d)研究组(n=16)对照组(n=16)t值 P值11.2±1.7 14.8±2.5 4.763 0.000 10.6±1.6 13.7±2.8 3.845 0.001 14.6±2.5 23.1±4.6 6.494 0.000
从两组治疗效果来看,研究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3.8%,对照组优良率仅为62.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见表 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n(%)]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可知,研究组发生踝关节畸形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总发生率为12.5%(2/16),对照组中只有1例出现踝关节畸形的情况,对照组发生率为6.2%(1/16),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05)。
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骨科常见骨折类型,踝关节的主要功能就是负重,其运动方向为前后方向,日常生活表现为登山、上下楼梯、跑步等动作。外伤性踝关节骨折主要因患者踝关节遭受间接暴力所致,临床表现为踝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踝关节畸形。若不能及时对患者的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实施有效治疗,很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因此,在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兼顾踝关节的负重和运动功能,既要能够灵活地运动,又要能够稳固地负重,才能保障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踝关节骨折是各类骨折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对于踝关节骨折临床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在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治疗前,通常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骨折情况,确定其畸形和肿胀情况,诊断患者是否存在韧带损伤和脱位等情况,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对患者实施摄片诊断,以便及早确定患者病情并及早治疗[5]。就目前来看,对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是该方法治疗的效果有限,患者治疗后很容易出现踝关节畸形或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等情况,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两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方法能够纠正踝关节脱位,并在C型臂引导下确定复位情况,并用石膏或塑胶夹板固定患者的复位部位,在患者骨折全部复位后实施康复锻炼,可有效避免二次损伤,且局限性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踝关节骨折[6]。为了解手术在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该文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5%,说明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加速患者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另外,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应用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可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