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孺 龚 萍 龚纯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微课及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两股热潮,其理念及应用正好迎合《规划》要求,微课其本质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微型化、主题化、碎片化、可视化、泛在化、易控化等特点[1];而翻转课堂则为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能确实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等先进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二者关注的内容不同。然而微课及翻转课堂也存在着紧密联系,主要体现为微课是支撑翻转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微课只有置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用;而翻转课堂则为微课的开发找到了发挥效用的载体,使得其生命力更加旺盛,此二者的结合,必将能推动当前学科教学的有效改革。
当前,各高校开设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知识点及学习软件多,涉及多媒体素材采集处理及平台软件的集成操作,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媒体软件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作品的美学创作能力,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师教学方法滞后,整体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堂上能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步骤完成练习,而课后作品创作困难,且质量不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过多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建设的资源以文本为主,针对性不强,利用率不高;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学生协作和分享意识不够等。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大潜质,有望借助二者的优势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师生互动不足、资源落后等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型课程资源[2],这种资源以视频为呈现载体,能够集成多媒体素材、融合动画特技手段,具有跨时空、突破宏观微观、远距离大范围传输、体现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等优势,且迎合学生易于通过视音频符号刺激感知信息的喜好,在开发过程中要逐步改变技术化倾向,更多地关注基于教学设计理论的微课开发[3]。
微课开发过程中选择课题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选择能充分发挥微课视频资源优势的课题,如操作步骤、示范动作、表演、过程演示等需要活动图像说明的教学内容;其次,遵循教学媒体开发的最小代价原则,选择制作成本低、教学效益高且制作技术能实现的课题;最后,遵循微课“微”的特点,选择主题单一且内容完整的课题,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为宜,在短时间内一般只阐明某个知识、技能等,有利于主题的深化。
微课以视频媒体形式为载体,除了直接通过摄像机拍摄或采集视频素材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素材均可融入视频中进行组合编辑,这些素材可以来自于现有的电影、电视及网络作品,也可以通过虚拟演播室、录播教室或者微格教室中录制师生的讲述、演示、示范、照片等。而在素材编码设计上,学习者通过视频资源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应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需要慎重选择视频资源中所使用的信息编码符号。
微课虽“微”,但五脏俱全,开发者需在教学设计前提下,总体上处理好开头、展开和结尾部分的创作环节。开头部分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与注意;主题展开及讲解部分要逐步深入,层次清楚,能引导启发、思考,从具体到抽象,得出概念与结论,重要部分要把握巩固性原则,进行必要的重复强调;结尾部分则要重复内容的重要结论,或提出深思的话题引发学习者深入学习的欲望。
此外,开发者还需根据不同类型的微课主题进行微课的开发,如问题类微课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互动思考→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案例型微课可按“案例情境展示→引发思考或讨论→案例分析与讲解→重点和结论展示”的思路进行,技能型微课则可按“呈现错误事件或事件结果状态→设计操作关键点→讲授正确流程→总结”的思路进行。
构成微课的视听觉元素表现语言在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多种媒体呈现。如在画面及声音传递信息的同时,建议加入同步字幕,能使学习者将多种媒体产生联系,促进记忆及迁移。(2)素材质量高。指微课中所使用的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质量要高,图像画面真实、清晰、色彩鲜明,而声音要保证清晰明朗、无噪声,并尽可能注重音色及旋律美。(3)高纯度。指微课中要将与信息传递和学习内容无关的材料排除在外,以免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干扰、分散学习注意力、增加认知负担。(4)注重形象和抽象结合。指微课开发中要考虑学习者的经验基础,以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指导,从学习者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合理选用视听媒体要素,做到形象和抽象的结合。
解说作为微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画面提供的直观形象相比,能更好地进行提示、补充、抽象画面内容,微课的解说要做到精炼、准确、科学、通俗及口语化表达。在具体操作中,可借鉴远程教育界理论先驱博瑞●霍姆伯格所提出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采用会谈和指导式用语使学习者通过微课自学能感受到教师的引导,避免学习产生孤独感和迷航现象。
此外,在微课录制前的文字稿本编写中,可按“声画式”格式编写,以便于微课创作中视、音频、字幕的同步,同时使得录制过程中的讲解流畅性得以保证,声画式文字稿本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微课制作“声画式”文字稿本格式
笔者在相关研究中,通过充分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研究成果,结合实践不断探索和改进,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
在该模式中,授课教师及学生的活动均涉及课前、课中及课后。总体上,教师课前需要设计并开发微课资源,制订知识目标及考核方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引导和监测学习;课中则围绕课前学习情况进行答疑,组织交流;课后认真总结反思教学实施的过程,并优化方案。
学生则通过目标、任务引导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自学,课堂中通过交流反馈、完成作业及测评内化知识,课后再通过反思、作品分享、迁移应用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拓展学习。
本研究基于超星“泛雅网络平台”及“学习通APP”在多媒体技术基础实训课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下面以“声音录制及编辑”实训专题为例,简略介绍实践环节。
授课教师通过内容分析,将“声音录制及编辑”实训专题中所涉及的知识,根据微课选题原则划分为如下7个模块:(1)Goldwave界面认识;(2)文件打开、保存及格式转换;(3)录音;(4)音量调整;(5)声音裁剪;(6)声音的淡入淡出操作;(7)声音混合。
“声音录制及编辑”实训专题微课内容以计算机软件演示为主,所以在微课开发中主要选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录屏和编辑,为了避免声画不同步的问题,在视频录制中,开发者根据事先撰写的“声画式”文字稿本,边讲解边完成录制工作,而在后期编辑中,文字解说以同步字幕的方式进行添加。同时,各微课中根据需要整合了互联网中的音乐、图像、动画等素材,总体上按照片头主题呈现、内容讲解展开、片尾小结的结构完成了系列微课教程的开发。为了配合微课资源的使用,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在网络平台中,对发布的各微课视频资源均配套有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的说明,并提供了练习素材。
课前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知识。授课教师将告知学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评价方式,使学生明确课前自学在考核中所占据的比重,然后针对各学习微课资源内容设计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课中教师答疑、学生内化知识。课中教师向学生反馈课前学习情况,通过“学习通APP”“问卷星”等工具快速检测学习效果,统一解答学生课前学习面临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点拨,学生则在和教师及同伴互动过程中提升技能,实现知识内化。
课后教师评价、学生巩固拓展。授课教师及时反思研讨翻转课堂实施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并搜集相关意见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完善微课资源;学生则根据教师反馈,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分享个人作品 ,并针对翻转课堂学习提出个人建议。
通过翻转课堂实施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以及翻转课堂教学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完成作业质量分析及网络平台中相关学习痕迹数据的搜集整理,发现学生对教师开发的微课资源利用率较高,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持喜欢和赞同态度;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明显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针对教学问题深入交流,促进协作和分享,且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仅有较少的学生表示翻转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较好把握学习中的重难点。
总体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能较好地将二者的优势进行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多媒体技术基础实训课中资源针对性不强、利用率不高、师生交流互动少、学生协作和分享意识缺乏等问题。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热情及精力进行教学改革,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及精力来组织实施,包括前期的微课设计及开发,实施方案的设计,学生课前自学过程中的监督和导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组织,课后的反思评价、资源及方案的完善等,如何进一步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绩效仍需广大研究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