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 强 陶 瑾
上海市新普陀小学体育教研组(以下简称“体育组”)借助“评价融入教学,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审视学校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优链”建设。实践中,学校体育教师把课程中“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体育组内涵发展的“DNA”,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教–学–评”一致性的学校研究路径
体育组以发展学生自主健身能力为标志,探索体育活动评价方法。体育组突出过程性质量的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小球类教材为切入口,设计“玩转绿茵场,球趣嗨翻天”的体育活动主题,坚持“标准、执行、改进”的一致,逐步实现从满足标准向满足需求的全面转型。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首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聘请普陀区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研员作为专家,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先行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学习、指导、督察和评价反馈工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小学低年段体育与健身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是指导教师在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文件。为此,组内教师一起研读这两个文件。课程标准设立的三个主题模块分别为“基本知识”“基本活动Ⅰ”“基本活动Ⅱ”。
基本活动Ⅱ是基本内容Ⅰ的延伸,学习板块包括小球类、游泳、棋类等项目;基本内容Ⅱ是根据学校实际可选择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板块的要求是:体验并了解以上项目的知识与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感受体育健身的乐趣,初步获得多种体育健身的经历,逐步培养乐于交往、合作互助、公平竞赛的良好品质。体育组参考基本内容Ⅱ制定了评价标准和内容,具体情况见表2。
笔者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定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Ⅱ小球类作为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主阵地。结合学校活动课的实际情况,体育组选择最受学生欢迎的小球类项目乒乓球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与实践,体育教师认识到,一直处于边缘地带的活动课不仅是体育课的延伸,也是落实课程评价的一部分。结合活动课特点,参考指南设定的评价维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体育组对活动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球类趣味游戏进行了再设计,分列出评价的观察点,以期对学生有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具体情况见表3。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评价进行实际应用,并将应用的效果进行反馈。
为了明确评价要求、细化措施、扎实推进,体育组在体育课落实三维目标的评价基础上,大胆实践评价方法,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体育组围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探索多元评价机制与多种评价方法。体育组通过5种不同颜色的手环,区分各种球类活动,每种颜色的手环有3—5种不同的符号,区分活动的难易程度和评价方式(信息媒体实时反馈评价、教师给予手环评价、学生在完成后拥抱互相评价、活动结束后根据手环自我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督促教师改进体育活动课教学。
例如在小学“体育兴趣化”的课程改革探索中,学校把网球普及课引进课堂。体育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体育组设计了一系列球感类游戏。这些游戏的形式也由个人走向结伴与团队参与。体育组依据课程标准在常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中设计评价,其形式也从教师评向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转变,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与健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校外球类锻炼中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感受体育健身的乐趣,初步获得多种体育健身的经历。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结合“普陀区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体育组教师群策群力,对体育活动课中的“球趣嗨翻天”任务几易其稿,增添了“对抗”“合作”等新的维度。这不仅使体育活动课的评价空间更广阔,也使学生的评价操作更简单易行。
体育组教师本着“玩中学、学中评”的理念,经过多次的统筹和修改,形成了如今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评价,有手环奖励,有贴点点章,有击掌鼓励,有相互拥抱……简易且温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我学到了什么?我到达了什么程度?我将如何改进?这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健身能力的形成。
表2 评价要求
表3 小球类活动评价示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笔者将继续开展“评价融入教学,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与研究,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在实践反思中形成一些实用的案例,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还处在尝试的阶段,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标用好教材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来检验。如何做到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无痕衔接,如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健身能力,新普陀小学将在实践与研究中继续前行。
丁 强 陶 瑾 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 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