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有关河南的四个著名批示

2018-02-28 18:09郭红敏
云南档案 2018年2期
关键词:郏县李庄知青

■ 郭红敏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以前经常决口泛滥的黄河,让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牵肠挂肚,寝食难安。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择了黄河。在河南,他先后实地察看了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黄河河段。

小顶山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碑

1952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毛主席来到位于兰考境内的黄河东坝头黄河1855年决口处。黄河“几”字型的最后一个弯就出现在东坝头。1855年,黄河由兰考县东坝头改道,从而结束了它700多年流经商丘、徐州入黄海的历史,也造就了下游1400公里震惊世界的沙底悬河。在大坝上,毛主席详细察看了解放后新修的道道石坝,并询问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黄河大堤和石头坝的修建情况。在回开封的专列上,毛主席向王化云详细询问了黄河治理情况(1952年5月,王化云就向中央提出《关于黄河治理方略的意见》。),还视察了位于开封市北郊的柳园口黄河大堤。柳园口处于黄河著名的“悬河”河段,设防水位高于龙亭附近地面13.24米,地理位置险要。10月31日清晨,毛主席离开开封的时候,他向前来送行的王化云和河南省委书记张玺嘱咐道:“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

10月31日上午9点多钟,毛主席乘坐的专列在郑州黄河南岸车站停下。走下列车后,毛主席边走边向王化云、张玺等陪同人员询问情况。为了居高眺望黄河,毛主席健步向郑州邙山小顶山山顶走去。当时通往小顶山的还是一条羊肠小道,杂草丛生,行走困难。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一位59岁的老人,陪同的人几次想搀扶他,都被他拒绝了。当毛主席走到半山坡时,看到住在窑洞里的一户人家。毛主席便走进院里,坐在一条长凳上休息。正在院子里翻晒黄豆的刘忠贤老汉,热情地捧出一碗开水请毛主席喝,毛主席接过水一饮而尽,并连声道谢。毛主席详细询问了黄河在这里什么时候水涨,什么时候水落,在什么情况下会泛滥成灾和能不能引黄河水上山等情况。毛主席还眺望了王化云在汇报中提到的计划修建的邙山桃花峪水库坝址。然后点燃了一支香烟,吸了几口,就坐在一个高高的土坎上,举目眺望黄河。这一场景被著名摄影记者侯波用相机记录下来。

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

在小顶山上,毛主席神情凝重地对陪同人员说:“……历史上不知道黄河决口了多少次,使多少万人的生命、财产毁于一旦。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驯服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能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的安全,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着觉的。”

因为这段历史,刘忠贤去世后,他家的三孔窑洞作为一处红色遗迹被保存下来了,分别被命名为“历史洞”、“邙山洞”和“英雄洞”。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1954年夏天,河南郏县大李庄乡大李庄、邱庄、吴堂、杨庄四个村组织32名知识青年回村参加农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合作社缺乏会计和记工员的问题。这个举动,却在全国开了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农村工作的先例。大李庄乡的做法,引起了许昌地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派人对这一典型进行挖掘整理,写成了《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刊登在1955年9月4日许昌地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第15期《互助合作》上,印发全区并上报河南省委。这年10月,党的七届六中(扩大)全会召开,许昌地委领导将第15期《互助合作》转呈到毛主席手中。

正在运筹中国农业全面合作化的毛主席读了文章后很兴奋,用草体竖行写下了影响深远的“本书编者按”:“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主席的批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编者把《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收入该书,题目改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

为了贯彻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经河南省革委会、许昌革委会批准,郏县革委会决定把原属大李庄乡的大李庄、杨庄、吴堂三个大队10个自然村、25个生产队单独建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全国名字最长的人民公社。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以此为标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被迅速推向高潮,席卷全国。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广阔天地人民公社催生了几个闻名全国的知青典型。他们分别是:两届中央候补委员卢忠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知青工作五人领导组成员薛喜梅,中共十大代表杜银娣和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法娃。尤其是卢忠阳和薛喜梅的名气更大,他们二人与红遍大江南北的邢燕子、董家耕、侯隽、柴春泽等成为知识青年的标签人物,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和青年标兵。

广阔天地乡毛泽东汉白玉像

1958年在郏县第一中学上完高一,卢忠阳回到农村,他也是回乡知青中学历最高的一个。1958年到1968年10年间,卢忠阳从记工员的位置干到了大队支部书记,并被树为回乡知青的典型。1968年8月下旬,省革委会安排卢忠阳到省会郑州作报告。1970年,卢忠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了两年水利。1973年8月至1978年12月,他任公社党委书记,郏县县委书记,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等职。从1969年到1978年,卢忠阳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这是他人生的巅峰。1978年12月以后,卢忠阳先后担任郏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后来,卢忠阳从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上退下来后,搬回农村老家居住。

广阔天地乡的毛主席批示手迹碑

当年,卢忠阳在郑州所做的报告,让郑州市第18中学的初中毕业生薛喜梅热血沸腾。她顶住家庭的压力,注销了自己的城市户口。1968年8月24日,薛喜梅和郑州其他知青来到了广阔天地。经过一番努力,薛喜梅所在的板场村上交“爱国粮”最多,年年评为典型。薛喜梅也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知青工作五人领导组成员,团省委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1980年,当了12年“农民”的薛喜梅回到了郑州,组织批准她到河南农业大学深造。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后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

“谁说鸡毛不能上天”

1951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要求在重视发挥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提倡农民按照资源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集体战胜困难。那时,南崔庄的贫农虽然分得了土地,但是1000多亩地经常受到山洪冲刷,起伏不平,75%以上的耕地是碱涝地。贫农的劳动工具更是少得可怜,运输靠扁担,犁地没牲口。

1950年,村里的张庆云和共产党员张怀德、张怀福率先站了出来,三户合伙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52年春季,互助小组扩大到了11户。1953年,张庆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以村支书张怀德为主,18户贫农和贫下中农入社成立了安阳县南崔庄福利农业合作社。村里一个富裕中农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这番话很快传遍了全村。村里的富裕户也组成了一个互助组,暗地里和合作社较上了劲儿。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等到秋收时,合作社的谷子平均亩产101公斤,富裕户互助组的平均亩产80公斤。合作社取得了胜利,鸡毛飞上了天。

鸡毛上天

猜你喜欢
郏县李庄知青
唤起我沉思的一本书
——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 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开机
知青岁月
郏县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新发现的一座金元风格舞楼*——山西潞城李庄武庙舞楼考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走李庄
沉淀过的知青岁月是首歌——第一届长三角知青文化出版工作联席会议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