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霞 周清 杨志峰 邹朝春
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可反映出其在宫内的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是评价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常用、敏感且易于获得的重要指标。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者;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者[1]。研究显示胎龄别出生体重过高或过低均会增加其成年后患慢性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风险[2]。本研究对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LGA和SGA的高危因素,为今后孕期保健咨询和孕期管理提供依据。
1.1 对象 2014年6至8月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和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募集693例孕妇及其子代716例,其中子代绍兴市妇幼保健院539例和慈溪市妇幼保健院177例。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分为SGA 115例,AGA 330例,LGA 271例。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自愿进入课题的母亲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问卷方式收集资料,主要包括:父亲年龄、身高、体重,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情况(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史)。新生儿出生时产科填写出生资料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产次、胎龄、出生体重、胎数、性别等。
1.2.2 测量方法 新生儿父母体重精确到0.1kg,身高精确到0.1cm,为脱鞋身高(测量工具:电子人体秤,江苏麦莎HGM-600)。新生儿出生体重精确到0.1kg,生后1h内测量(测量工具:电子婴儿秤,上海光正DY-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胎龄别出生体重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新生儿特征比较 3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早产/足月/过期例数、胎数和产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AGA组比较,LGA组男婴、单胎和经产妇所占比例较大,胎龄和出生体重较大(均 P<0.05);而SGA 组出生体重较小(P<0.05),见表1。
表1 3组新生儿特征比较
2.2 3组新生儿父亲因素比较 3组新生儿父亲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AGA组和LGA组比较,SGA组父亲年龄偏小、身高偏矮、体重偏轻、BMI偏低(均 P<0.01);AGA组和LGA组父亲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3组新生儿母亲和孕期疾病因素比较 3组新生儿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量百分比、孕前BMI、产前BMI、孕期BMI 增量、孕期BMI增量百分比和患妊娠期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GA组比较,SGA组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量百分比、孕前BMI、产前BMI、孕期BMI增量、孕期BMI增量百分比和患妊娠期糖尿病比例均较低(均P<0.05),LGA组母亲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前BMI、产前BMI和孕期BMI增量均较大(均P<0.05)。与LGA组比较,SGA组母亲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前BMI、产前 BMI和孕期 BMI增量均较低(均P<0.05),见表3。
表2 3组新生儿父亲因素比较
表3 3组新生儿母亲和孕期疾病因素比较
2.4 胎龄别出生体重相关分析 对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胎龄别出生体重相关分析,发现胎龄别出生体重与父亲年龄、身高、体重、BMI,母亲年龄、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量百分比、孕前BMI、产前BMI、孕期BMI增量、孕期BMI增量百分比和产次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新生儿性别和胎数均呈负相关(均P<0.05),见表4。
表4 胎龄别出生体重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2.5 胎龄别出生体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相关分析中与胎龄别出生体重呈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别出生体重与新生儿性别、胎数均呈负相关(均 P<0.01),与父亲身高、BMI,母亲年龄、身高、孕期BMI增量百分比、产前BMI和产次均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 5。
表5 出生体重与风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性分析
遗传、环境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在成年慢性疾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和表观遗传学发展,提示成年慢性疾病发生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宫内和出生后早期环境有关。已有研究显示LGA和SGA都是成年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胎龄别体重受社会、自然以及父母和胎儿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就影响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的父母孕前和孕期因素进行多中心研究,探讨可能导致LGA、SGA以及成年慢性疾病的双亲和孕期高危因素,为今后的孕期保健咨询和孕期管理提供依据。
本研究显示母亲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SGA组、AGA组与LGA组母亲产前体重分别为(60.49±8.39)、(68.77±8.76)和(74.28±10.09)kg,与 AGA 组母亲产前体重相比,SGA组较低,LGA组较高,说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发现SGA、AGA与LGA组中母亲孕期体重增量分别(12.23±4.85)、(15.15±4.66)和(16.40±6.09)kg,说明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量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与国内外研究结论一致[3-5]。这提示孕期适宜体重和孕期适宜体重增量,对保证新生儿正常出生体重非常重要,也可能关乎其出生后健康和疾病发生。
同时,本研究发现出生体重与母亲年龄、身高、产次等呈正相关,这与耿涛等[6]对6 345例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虽然新生儿体重主要与营养相关,但也受一定遗传因素影响。刘惠龙等[7]也发现,产次对正常足月出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新生儿发育均值最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5产新生儿发育均值最高。Hinkle等[8]研究显示根据初次怀孕发生SGA的状态,再次怀孕发生SGA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复发的因素是吸烟、身材矮小、体重过轻及孕期体重增重不足。边巴卓玛等[9]亦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年龄、孕周、产次、性别相关。程贤鹦等[10]研究显示健康教育、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是G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SGA、AGA和LGA组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地区妊娠期糖尿病总体控制良好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还与父亲身高、BMI均呈正相关,提示父亲相对偏胖、偏高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父亲身高和体型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一方面提示父亲遗传因素可能通过生殖细胞DNA序列遗传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是否存在由于父亲生活方式、营养等状况改变生殖细胞表观遗传学变化,从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其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子遗传学等研究。
因此,在经济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今,合理控制孕期营养,避免孕母营养不良和体重增加过快,控制孕期疾病对婴儿健康有重要意义。同时,父亲营养情况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1] 朱丽,张蓉,张淑莲,等.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研制[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2):97-103.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5.02.007.
[2] Menghetti E,Carletti M,Strisciuglio P,et al.High percentage of obesity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subsequent increases in childhood arterial hypertension[J].Minerva Pediatr,2010,62(2):133-137.
[3] 李荔荔,黄彦红,杨柳,等.沈阳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8):3046-3047.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5.18.55.
[4] Monte S,Valenti O,Giorgio E,et al.Mater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nd neonatal birth weigh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renat Med,2011,5(2):27-30.
[5] 赵冰,陈娟,胡孟彩,等.河南省14地区城乡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6):444-447.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7.06.008.
[6] 耿涛,孟战备.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83-4284.doi:10.3969/j.issn.1009-6647.2008.17.262.
[7] 刘惠龙,黄小云.2005年深圳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1-2413.doi:10.3969/j.issn.1001-4411.2007.17.050.
[8] Hinkle SN,Albert PS,Mendola P,et al.Differences in risk factors for incident and recurrent small-for-gestational-age birthweight:a hospital-based cohort study[J].BJOG,2014,121(9):1080-1088.doi:10.1111/1471-0528.12628.
[9] 边巴卓玛,普布卓玛,扛轶君.拉萨市藏族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6):418-420.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4.06.017.
[10] 程贤鹦,钱林华,李文娟,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浙江医学,2017,39(4):291-293,303.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4.2016-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