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法对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

2018-02-28 10:17王军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显著性稳定性实验组

王军琴

悬吊训练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一种利用悬吊绳(带)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各种形式的力量练习,通过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来达到提高肌肉力量、肌肉控制能力以及预防运动损伤,是竞技体育跨界从康复治疗领域引入的一种全新的训练方法,是核心力量训练发展新阶段[1]。其训练重点是突出其多关节整合效果,同时克服了单调单关节训练,针对不同项目特点突出相关专项性训练是今后训练理念与方法中应考虑的因素。国内、外竞技运动队也从S-E-T的训练中获得相当大的益处[2]。本研究以跳远运动员为切入点,结合S-E-T,探索S-E-T对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别是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的影响,为基层跳远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身体素质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名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中男生12人,女生8人,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实验对象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依实验测试指标,在同一时间对2组进行实验前测。年龄、身高、体重、训练年限各项指标均不具有显著性,认为两组分组是合理的。实验前进行体质与健康调查,受试者心、肝、肾功能正常,无明显运动创伤,运动能力正常并自愿接受实验。

表1 跳远运动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此次的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查阅,以“身体素质、跳远、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40余篇,对训练的科研成果及数据实例进行汇总,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得知各项指标测量方法、意义、稳定性、敏感度及与项目的关系,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采用专家访谈法,对山西省相关专家进行访谈,筛除不符合悬吊训练的测试指标、完善实验方案、优化研究重点。为此次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评价奠定基础。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

1.2.4 实验法

实验时间:2017年5月5日至2017年6月27日,共8周,每周训练3次,分别是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训练时间每次用时2小时,共48课时。

实验地点:汾阳学院田径场

实验内容:

对全体实验对象进行各项测试指标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实验中对实验组运用悬吊训练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训练。

具体实验方案见表2。

表2 悬吊训练方法统计表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跳远运动员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及核心力量测试结果

体育学术界将身体素质定义为:人体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专项身体素质是指影响专项能力、专项技术水平的相关身体素质。

2.1.1 跳远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表3 身体素质(60s仰卧起坐、60s背起)测试结果统计表

注:P<0.05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显著性;*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5,**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1,#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5,##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1

表3显示,悬吊训练前、后60s仰卧起坐、后60s背起统计结果,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运动员不存在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数据比较都有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60s仰卧起坐、后60s背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60s仰卧起坐、后60s背起数据有所改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运动员实验组实验后60s仰卧起坐、后60s背起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悬吊训练后跳远运动员在60s仰卧起坐、后60s背起测试中得到明显提高,实验组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选调训练法对于跳远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是有效的。

表4 跳远身体素质(90°杠铃半蹲)测试结果统计表

注:P<0.05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显著性;*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5,**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1,#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5,##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1

表4显示,悬吊训练前、后跳远身体素质中下肢力量统计结果,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运动员杠铃半蹲90°统计数据不存在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数据比较都有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杠铃半蹲9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杠铃半蹲90°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运动员实验组实验后杠铃半蹲90°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跳远专项身体素质在实验前、后有明显改善和提高,说明传统训练方式与悬吊训练对跳远身体素质都有提高,但悬吊训练干预后是不断提升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相对传统训练来讲是更加科学,同时也符合跳远运动项目的特点。在今后的跳远训练中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全新的训练方法以弥补传统训练不足,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训练体系,使跳远训练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表5 跳远身体素质爆发力(单腿纵跳摸高)测试结果统计表

注:P<0.05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显著性;*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5,**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1,#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5,##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1

表5显示,悬吊训练前、后跳远身体素质中下肢爆发力统计结果,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运动员单腿纵跳摸高统计数据不存在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数据比较都有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单腿纵跳摸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男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单腿纵跳摸高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单腿纵跳摸高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运动员实验组实验后单腿纵跳摸高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悬吊训练后跳远运动员在单腿纵跳摸高测试中得到明显提高,实验组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悬吊训练法对于跳远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是有效的。男运动员对照组实验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传统训练对于提高跳远运动员的单腿纵跳摸高不明显。

表6 跳远身体素质爆发力(单腿立定跳远)测试结果统计表

注:P<0.05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显著性;*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5,**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1,#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5,##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1

表6显示,悬吊训练前、后跳远身体素质中下肢爆发力统计结果,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运动员单腿立定跳远统计数据不存在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数据比较都有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单腿立定跳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单腿立定跳远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运动员实验组实验后单腿立定跳远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悬吊训练后跳远运动员在单腿立定跳远测试中得到明显提高,实验组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选悬吊训练法对于跳远的专项身体素质(弹跳、爆发力)是有效的。

在经过S-E-T后,跳远的专项素质得到明显改善,S-E-T在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对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优于传统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腰腹部及下肢肌肉力量及运动功能提高有明显效果,在今后运动训练中应积极采用。悬吊训练是一种新型训练方法,S-E-T是在非稳定的基础上完成,非稳定既增加了训练难度,又增加了参与的肌群,尤其是对核心区域深层的小肌群刺激增加,通过一系列的运动链有效衔接及肌肉效率提高。S-E-T更加突出动态平衡能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训练干预后能更好的传递、整合上下肢力量,进而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3]。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距是因为传统力量训练对机体的刺激过于单一,训练项目相对容易,对于深层肌肉群的参与动员不够加上传统训练队肌肉群之间的整合效率相对不足导致的,所以才会出现对照组在实验后测试数据虽有提高但没有显著性变化的结果。S-E-T可以显著提高跳远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单腿纵跳摸高和单腿立定跳远是测试跳远运动员专项爆发力的指标。项目特点决定运动员必需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及弹跳。跳远的助跑起跳技术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动作过程还要求高质量的动作衔接及动作准确流畅,这对跳远运动员要求较高力量素质基础上,还应具备精确有力的下肢爆发力。S-E-T在训练过程中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的不足,对传统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整合,使其训练过程与运动过程形成有机整体,为整个运动链提供支撑。

2.1.2 跳远运动员实验前、后核心稳定性测试结果

表7 跳远核心稳定性(腰部屈曲测试、腰部伸展测试)测试结果统计表

注:P<0.05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显著性;*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5,**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1,#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5,##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1

表7显示,悬吊训练前、后跳远核心稳定性统计结果,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运动员统计数据不存在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数据比较都有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腰部屈曲测试、腰部伸展测试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腰部屈曲、腰部伸展测试测试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运动员实验组实验后腰部屈曲测试、腰部伸展测试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8显示,悬吊训练前、后跳远核心稳定性左、右桥测试统计结果,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运动员数据不存在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数据比较都有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左、右桥测试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男、女运动员实验后较实验前左、右桥测试测试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运动员实验组实验后左、右桥测试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8 跳远核心稳定性(左桥测试、右桥测试)测试结果统计表

注:P<0.05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显著性;*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5,**同组别与实验前比较P<0.01,#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5,##实验组实验后与对照组实验后比较P<0.01

核心稳定性的加强可以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及稳定性,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经过8周悬吊训练后,跳远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测试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悬吊训练对于提高跳远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指标有明显作用。跳远项目在非稳定状态下进行的,运动员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强有力的腰背肌群力量及平衡能力。跳远运动中核心肌群不仅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对于跳远运动来说,核心稳定性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传统训练的缺陷能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S-E-T对跳远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相关指标提高明显,改善平衡能力,核心肌群以稳定性肌群为主,依靠核心区肌肉群收缩来控制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姿态,运动过程中动态平衡能力增加,才能保障竞技技术、动作顺利完成[4]。S-E-T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非稳态状态下进行相关训练,这种状态下能更有效的激活深层小肌群参与技术动作的完成,特别是高效募集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参与运动整合,不断提高运动员动态稳定性[5]。S-E-T刚好满足运动特点的需求。本研究所采用的S-E-T对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提高非常明显,手段非常有效的,两组实验前后数据出现非常显著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为青少年运动员,其身体机能均处于迅速变化的敏感时期,以及并未经过悬吊训练,所以训练效果较为明显。

3 结论

3.1 8周S-E-T有助于提高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效果优于传统训练,主要体现在腰腹部肌群爆发力和力量和下肢爆发力。

3.2 8周S-E-T显著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核心肌群为跳远运动员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协调、传递和控制技术最佳化提供基础。

3.3 8周S-E-T在提高跳远运动员核心力量同时也提高了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存在相应关系,即: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相辅相成,核心力量决定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表现形式。

[1] 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5):74.

[2] 魏永敬,赵焕彬,宋旭峰,孙玉龙.悬吊训练法功能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9,(24):4:359-360.

[3] 孙霞,高峰,孙越颖.悬吊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1(25):54-56.

[4] 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

[5] 陈翀.悬吊训练对跳远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影响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 门杰,白小钢等.核心力量在山西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5):71-74.

[7] 韩春远,王卫星等.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J].体育学刊,2013,20(5):112-113.

猜你喜欢
显著性稳定性实验组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