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才 朱利民
摘 要: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极具推广价值。玉米种植技术对玉米增产和提高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有效探讨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089
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玉米增产潜力较大,种植条件和种植技术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有利于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1 选地整地
玉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之一,是由于玉米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类型的土地上种植,但用水、用肥量相对较大。而为了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需要尽量选择肥沃、土壤较厚保水能力很强但土质相对较为疏松的区域。为了实现全面播种以及相对较高的成活率,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翻土作业。并且翻地工作要及时,要做好起垄作业,这样能够更好吸纳雨水,预防旱灾的发生。
2 科学施肥
2.1 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类错误,即盲目进行施肥作业,仅注重化肥的施肥作业,在施肥的过程中,错误地使用过多元素肥料。
2.2 采取措施
在深入了解土地类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施肥作业。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施肥方法,摒弃过往的单一施肥方法。在施肥的时候做好深肥处理。通常情况下,虽然施肥作业并没有严格的用量规范和规定,农户在种植前需要充分研究土地类型,考量需求产量。如果需求产量较大,则需要加大施肥的用量。依据产量来确定施肥用量,可以利用一些测量数据来衡量,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产物质量,切实最大化农户的经济利益。
3 适时播种
玉米是非常典型的喜热类农作物,因此为了避免玉米遭到冬天的侵袭,农户需要尽量在较早的时间进行种植,可让玉米充分吸收在土地内的返浆水,利于玉米的进一步生长发育,减少肥料的使用量,起到“二长一早二减”的作用。
所谓的“二长”,即为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玉米能够做到更好地出穗,得到更好的结粒效果,切实保障玉米进行高效化生产。农户可适度延长玉米的灌浆时间,从而让玉米更好地发育。而“一早”,则是农户适度提升玉米的吐丝时间,从而更好帮助玉米早成熟,做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而“二减”,则是适度对土地进行碱化处理,其可以减轻病虫危害,还能预防黑粉病的产生。在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农户需要切实考量不同的因素。不同的玉米品种其播种时间有较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农户会在同一区域种植不同品种的玉米,需要遵循不同成熟时间进行不同种植。农户需要保障温度在7℃以上,再开始播种作业。在我国部分地区会产生春旱状况,为了更好地提升玉米的产量,预防春旱带来的影响,农户需要进行较早的播种作业。
4 合理密植
4.1 根据肥力确定密度
对玉米种植密度影响最大的即为土壤的肥沃程度,但在总体上土壤的肥沃程度越高,种植的玉米排列就越紧密。如果种植密度较大,农户也要做好施肥作业,确保每一株玉米都得到生长所需求的养分。如果施肥能力不足,可适度缩减玉米的种植密度。
4.2 根据品种确定密度
就玉米本身的性质而言,会造成种植密度的变化。就成熟期较晚的玉米品种而言,需要适度缩小其密度,反之成熟期较早的玉米需要拓展种植密度。
4.3 根据播期确定密度
根据过往的玉米种植经验来看,玉米的播种时间不同,种植密度也需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玉米的适宜时节进行种植,密度可适度拓宽,而在不适宜的时节进行种植,则需要适度缩小种植密度。
5 加强大田管理
在完成播种作业后,农户需要實时进行翻土检查,检查播种的情况,针对出现残缺情况的区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补种。检查田间是否具有杂草,并及时清理杂草。在种植中期,农户的检查重点是病虫害威胁,需要切实做好病虫防治作业。为收获玉米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收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
6 结语
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业作物,分析种植技术是必要的,以此才能提高种植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0):43-44.
[2]周春辉.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