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过渡期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2018-02-27 13:16经志俊
化学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摘要: 面对“使用旧教材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过渡期,针对新课标内容要求与旧教材内容的变化,提出“依据内容要求规划教学安排”;基于“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依据课程理念优化教學策略”等过渡期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关键词: 教材过渡期;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素养为本; 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12002405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

2018级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面临“执行新课标、使用旧教材、实施新评价”的教材过渡期。使用旧教材实施新课标,化学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与人教版《化学1》《化学2》教材内容的变化,提出“依据内容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基于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依据课程理念优化教学策略”等教材过渡期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施建议。

1 依据内容要求规划教学安排

使用旧教材实施新课标,必须清晰把握必修课程整体架构和内容要求的变化,旧教材内容呈现与新课标内容要求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顺序、课时安排等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施作出整体规划。

1.1 把握新旧课标必修课程的变化

对比新旧课标必修课程的结构与主题设置(见表1),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主要发生以下变化:

(1) 必修课程不分模块只设主题,将化学1、化学2共6个主题整合为5个主题。

(2) 将“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整合为“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3) 将“实验探究”设为主题1的重要组成。

(4) 从“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独立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对比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和旧课标的内容标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发生下列变化(见表2):

(1) 突出科学探究的性质、过程和意义,认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强调对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的学习。

(2) 降低金属元素铝、铜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硅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要求。

(3) 强调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减少了典型代表物性质的介绍。

(4) 强化实验教学,增加了9个学生必做实验。

1.2 调整人教版必修教材教学内容

基于新课标必修课程主题设置和内容要求与人教版化学1、化学2教材内容组织和编排的变化,兼顾新课标的落实和一线教学的便利,按照4学分、36课时的教学安排,对教材过渡期人教版《化学1》《化学2》的教学内容、顺序及进度作出必要调整和整体规划(见表3)。

2 依据课程理念优化教学策略

使用旧教材实施新课标,必须积极顺应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积极开展以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

2.1 探索“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是课堂教学的5个核心要素。秉持“目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境启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任务引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活动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评价激励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实施“基于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生成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结合活动表现实施教学评价”的教学策略,整体架构“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落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为主张”、“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通过基于真实情境下不同复杂和陌生程度的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样化方式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2 优化“素养这本”的课堂教学策略

2.2.1 聚焦素养发展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的结果。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的共同依据。

教学目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必须在“深刻领悟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发展水平”“准确把握具体教学内容及学业质量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清晰界定通过学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科观念与思维、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整合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4要素,以具体、外显行为目标陈述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切忌生剥硬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简单张贴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标签。

2.2.2 基于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

教学情境是学生认知的桥梁。真实的问题情境将生活世界与化学世界、文字符号与化学事实、核心知识与学科思维的有效链接[7]。

教学情境启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必须遵循“依据教学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源于生产生活”“契合认知水平”“激发学科思维”等原则,结合新课标给出的情境素材建议(节选见表4)和教师自身的日常积累筛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STSE问题或化学史实,创设契合教学目标、蕴藏学习任务、体现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的真实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切忌情境素材偏离教学目标,游离教学主题,超越认知水平,渲染负面信息。

2.2.3 依据教学情境生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深度学习的引擎。清晰的学习任务兼容化学知识建构、化学观念形成、科学方法和思维训练、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养成等功能。

学习任务引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必须从情境出发生成经过整合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基于问题解决的任务,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通过目标明确,难易适度,表述简洁的问题或任务的设计引领学生进入思维状态,展开深度学习。

生成学习任务,切忌问题过于琐碎缺乏思维张力,任务过于复杂超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2.4 围绕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素养发展的平台。多元的学习活动涵盖问题解决、科学探究、项目学习等方面。

學习活动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必须围绕学习任务组织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探究学习、以调查交流为主的项目学习、以问题解决为主的合作学习。选择有探究价值的主题(见表5),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真正参与“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验证”等探究活动的核心环节[9];筛选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见表5),由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并完成最终评价;选择生产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规律与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真实问题。

组织学习活动,切忌某些吝惜课堂时间浅尝辄止、低估学生能力教师越俎代庖、无视探究价值盲目追风的做法。

2.2.5 结合活动表现实施即时评价

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手段。教学评价具备测量学业质量水平、激励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调控课堂教学策略等多种功能。

教学评价激励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重点内容的建构和迁移制订评价目标,结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即时评价学业质量的达成情况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保持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以及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一致性,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理念,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功能。

实施教学评价,切忌教评脱节与学评分离,那些随意发挥缺乏针对性、无目的的廉价赞赏并不具有启迪和激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3][8][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5]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6]经志俊,刘江田.基于“问题解决”的“有机合成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 2018,(1): 53~58.

[7][9]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193, 229.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