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让学引思”课堂的实践探索

2018-02-27 13:22陈伟伟
江苏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 要】“让学引思”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大“法宝”。“让学引思”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让得准、让得顺、让得活和凸显严谨、凸显艺术、凸显生成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将“让学引思”真正地贯彻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引思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9-0044-03

【作者简介】陈伟伟,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江苏滨海,224500)教师,一级教师,盐城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从当下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尚未能得到很好地保障,很多“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方式仍大行其道。笔者认为,借助“让学引思”的理念,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让学引思”的内涵解读

所谓“让学”,顾名思义,就是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

所谓“引思”,就是要充分运用点拨、引领等策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确保每位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虽然笔者分别解释了“让学”和“引思”这两个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割裂开来的,“让学”之中必定有“引思”,而“引思”必定要借助“让学”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肢解“让学”与“引思”,而应将其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真正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课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回想自己家庭生活中存在哪些令人苦恼的事情。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为学生罗列问题,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选择,这是一种“让学”。在“让学”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引思”得以实现。

“让学引思”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首先,“让学引思”是一种智慧的点拨,即教师通过点拨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引领学生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次,“让学引思”还是一种智慧的理答,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困惑要采取及时、科学的处理和应对措施,这包括追问、梳理、总结、提升、评价等,在教师智慧的理答中,学生能形成新的认知。

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我是班级的主人》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领学生明晰其在班级中的角色,思考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一开始,很多学生未能真正进入角色,他们面面相觑,此时教师则可以引领学生结合自己在班级中的实际情况展开叙述,学生有了“抓手”,思维便会由此发散。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理答方式,讓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中产生新认知。

二、“让学引思”的策略建构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让学引思”的理念,还要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一理念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笔者认为贯彻落实“让学引思”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得准,合理选择“让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不仅是一种理念和策略,更是一种智慧。要想实现高效益的“让学”,就必须从“准”字上入手,教师要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该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必须要“让”,该由教师承担的,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应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让学”的最终目的上,不能毫无原则地“让”,凡是在课堂中“让”给学生的时间、任务等,必须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班级中的岗位》的教学为例,由于这部分内容源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对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进行讲授,而应该紧扣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将教学聚焦于学生较为熟悉的岗位责任上,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说说班级中还应该增设哪些岗位,这些岗位分别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教师将这些内容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举措,使得“让学”理念得以落地。

综观以上教学案例,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契合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准确地洞察了“让学”的内容,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找到了相应的“跳板”。

2.“让”得顺,合理选用“让学”方式。

贯彻落实“让学”理念,只找到鲜明而准确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将目光转移到“让学”的实施策略上。教学中,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要思考所安排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尤其是“让学”的内容和活动要契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性,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一课,教材一方面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另一方面又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有些资源正在走向枯竭。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看看还有哪些资源也在濒临枯竭。这一“让学”内容,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从教材入手,紧扣学生最为熟悉的水资源,结合水资源紧张及受到污染的事实,让学生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假如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创编、表演小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节水意识。

3.“让”得活,合理选择“让学”技巧。

在某种意义上,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而贯彻“让学”理念,就是要在师生的对话中,让学生逐步获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当然,课堂教学还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偶发事件,产生各种生成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这些生成的资源和问题,讲究“让学”的艺术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可怕的物种入侵》时,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外来物种的危害。但此时,有一个学生质疑:既然外来物种对当地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加强和其他地区的交流呢?如果切断与外地的联系,那就不会形成外来物种侵害的现象了。这时很多学生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此时,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教师该如何落实“让学”理念呢?笔者采取了这样的应对措施:首先,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其了解教材中所罗列的食人鱼、紫茎泽兰、水葫芦等物种的特性,进而让他们产生并非所有物种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认识;随后,引领学生围绕观点“因为外来物种会带来侵害所以要闭关自守”进行辩论,从而真正将“让学”理念落到实处。

4.凸显严谨,科学地践行“引思”理念。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引思”,不仅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更要让他们结合具体的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我的这6年》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回忆并交流小学6年的点点滴滴。在学生回忆、叙述的过程中,教师丰富其认知体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接着,教师又引领学生用類比的方式展开思考:为什么在即将毕业之际,教材要设置这样一个话题来激发我们的感恩之情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对哪些人、哪些事感恩,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这样的教学与引领,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启发,在相互碰撞中,他们会学会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

5.凸显艺术,艺术地践行“引思”理念。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有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贴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要有丰富性和层次性,从而使教学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真正彰显出“让学”的艺术性。

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地球在“发低烧”》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从教材入手,认识干旱、土地沙化、海平面上升和北极冰架崩塌等现象。当然,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科学课,我们的教学并不是要让学生仅仅了解这些自然现象,而应引导学生从社会学角度去看待这些现象并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此,针对教材中的这些内容,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地球在“发低烧”,而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这些人又是怎样将一个原本健康的地球弄“生病”的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向问题的本质迈进,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教师设置的问题之所以能起到“引思”作用,是因为问题紧扣教材中的信息,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提高。

6.凸显生成,灵动地践行“引思”理念。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有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深入地感知教学内容,并积极捕捉学生在思维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这些问题进行评价或追问,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战争何时了》一课时,教师引领学生了解战争对妇女和儿童造成的伤害。如此,学生便会对战争的危害和残酷有感性的认识和体验。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学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古语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妇女儿童也不例外,在讲究人人平等的时候,为什么妇女儿童就应该享受特权呢?该生的想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经不起推敲。于是,教师及时追问:人人平等和保护弱者都是人类应该坚守的价值观,你觉得在战争的背景下,人人平等和保护弱者哪一个更为重要呢?在辨析与研讨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深处漫溯。

以上教学,教师及时捕捉到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并给予了学生及时的点拨,同时引导他们进行研讨,这样,学生的思维便在相互碰撞中实现了发展。

总而言之,“让学引思”理念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法宝”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把握学科本质的基础上,践行“让学引思”理念,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道德与法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