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影
摘 要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如此。然而,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成了一大难题。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所需的各类人才,这些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德才兼备,“又红又专”。那么,要达到如此目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只重视知识的教育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当我们教育的对象变得有才无德时,教育就是失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是的,一个人如果品行不好,那么就算是学富五车,也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受“市场化”、“商品化”大潮的影响,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022-01
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用高尚的师德风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试想,一个轻言失败的教练如何能训练出顽强的体育健儿,一个以赌为生的父亲如何能教育子女不赌,同样,一个师德败坏的教师如何又能教出荷花般纯洁的学生呢!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时期,人格初步形成时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除家庭、社会和自身素质外,还得归于有什么样的教师,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模仿力极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课堂文化濡染策略,让语文德育在课堂中有成效
根本上说,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需要营造合适的环境以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德育的影响潜在的、无意识的,同时也是深远的。为了让语文德育高效进行下去,可以在课堂中采取文化濡染上午策略。那么,如何使得课堂有着德育的氛围,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方法。一方面是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道德修养、教学能力这些师源性的条件,语文老师是进行德育的主体,是主要的“德育资源”资源,同时也构成课堂文化的必要条件。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打动人,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榜样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用赞赏的眼光,认真聆听学生的关于“文本中所写的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为什么说是枯燥无味,其深层含义是什么”的个性解读,这样的教学行为本身就是渗透德育。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理解,同时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老师的这种行为自身就能启发学生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是班本性的。班本课堂文化包括了班级规章、班级活动以及班级物化的文化表征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民主意识、合作精神、诚信品性和自律习惯,就必须使课堂中的每一位成员在语文学习、讨论中,获得同伴的尊重,实现真实意义上的对话。
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小学习語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小学生,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