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国
摘要:实精准的学情分析是保证我们课堂教学有效和高效的前提和保障,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实施有效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应有发展,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全面阅读教材,弄清文本要求,细化成本学科双向目标细目表。教师根据学科双向细目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形成性检测内容。教会学生对自己的练习等进行评判、总结和反思。最后,借助专门软件收集、统计并分析学生的学情状况,拟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行精准化分析学情,我们教师将有两大转变:一是功能的转变,变教学的主导者为信息分析和提供的服务者,二是备课思维的转变。
关键词:精准化学情分析;生本教育;有效课堂;可见型学习;发展型思维当前课堂
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任课教师要准确掌握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备课要求的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生更为重要。但是实际教学工作中,学情分析流于形式,很难落实到实处,这除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外,与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使原本面向人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书本教学。
因材施教是我们课堂教学有效和高效的保证,精准的学情分析又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实施有效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应有发展,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最早由主要针对个体教育的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出,而我国现行教育是工业化大生产形式的班级授课制,学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接受相关的学科知识学习,每节课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在同一教室内由同一个教师组织学习相同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地点内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加之办学条件的影响,大班额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社会对教育期望值过高,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有些政策也不容许教师把过多精力投入到转变差生的转化工作中去。
掌握不了准确的学情,就拟不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也就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只是完成了闭门造车的教学任务,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也动不了,因材施教最终成了因“教材”施教,而不是因学生施教。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最终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要遵循文本教育,更要遵循人本教育,要将人本教育落实到实处,就要精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体系,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重要的是改变学生固定型思维模式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模糊型学习行为转化为可见型学习行为。本人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首先,认真研究课标,全面阅读教材,弄清文本要求,细化成本学科双向目标细目表。双向目标细目表既是教师教学目标拟定的依据,也是老师布置作业、拟定形成性检测内容的依据。双向目标细目表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更让学生知道怎样检测评价学习效果,让作业有目的性,让考试检测有针对性,同时也是教师后面收集学生的学情分类的依据,学生也可以对照双向细目表收集整理自己的错题练习。
其次,根据学科双向细目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形成性检测内容。这些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学科学习反馈信息,直接涉及到学生学情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以后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能否实现。
第三,课堂教学中我有目的的教会学生对自己的练习等进行评判、总结和反思。教会学生评判自己的练习、作业和考试检测,不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给予的评价,而是做知识学习的主动者,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收集错题的习惯。错题的收集不只是摘录错题,更正错误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利用学科双向细目表找到錯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学习要求,而且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定期对错题进行复习巩固。
总之,实行精准化分析学情,我们教师将有两大转变:
一是功能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判断的唯一权威,而是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收集、统计、分析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方案的信息服务者。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课堂回答、练习、作业以及考试评价最终的结论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给予的结论。学校甚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根本没有话语权,检测考试学就更不用说。其实在信息社会,学生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测和判断非常简单,甚至有专门的软件完成这类工作。比如小猿搜题、作业帮,不但提供答案,还提供解题思路,甚至还有教师的视频讲解。我们更多的教师现在对这类新事物只能采取封杀,而不是想办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比如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伴读软件,教师只要布置相关口语练习并规定完成时间,学生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口语训练,系统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自动评分,教师只要打开软件就知道哪些学生完成了联系,完成情况怎样。不借助这种技术,教师哪怕三头六臂也无法对全部学生逐一进行口语训练并即时做出评价。
二是备课思维的转变。以往的备课教师虽然也在备课标、备教材,也在要求备学生,但是教师真正做的并没有认真深入解读课标,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对学生的了解也是停于感觉和表面现象。更为糟糕的是更多的教师只是买一本现成的教案进行抄写,完全是应付学校的检查。其实课程标准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具体读本,教师只要认真阅读并借助学科双向细目不难确定课堂的文本教学目标,但是教师不能停留在这个文本目标上,二是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拟定生本目标,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差生吃得了,更要让中间学生动起来。所以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留有弹性,学生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有选择性。教案书写中教学目标篇教案的核心,作业布置是教案的重点。至于教学过程,由于课堂的不确定性,教师无法具体预设课堂教学情况,只要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不再是教案书写的主体。现在的导学案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进行编写的。
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对精准化分析学情的一些初探,可能有些提法和想法显得很粗糙,甚至是错误,但是重视学情分析的确对我们学科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广大同行能共同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初级中学 5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