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牵别恨与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来

2018-02-27 14:11童红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生平意象

童红燕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充满了浓重感伤色彩的作品,它们或悲秋伤春,或怀古伤今,或叹壮志难酬,或抒离愁别恨。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种复杂的情感。我们在分析解读诗词中的愁苦情绪时,要尽量结合诗人生平、性格、所处社会背景等结合意象、写作手法等来探索那些隐含在字词之下的情感,体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愁情。

关键词:古诗词;愁苦情绪; 分析解读;意象;生平;写作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充满了浓重感伤色彩的作品,它们或悲秋伤春,或怀古伤今,或叹壮志难酬,或抒离愁别恨,都宣泄着诗人内心那显露或隐曲的伤感,引起读者们强烈的感情共鸣。而解读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也成为高考古诗鉴赏中一个重要的考点。然古诗词用词精炼,表情含蓄,学生们或许能看出写的是愁情,却分辨不出是何种愁情,答题时往往牵强附会、张冠李戴。

本文将从诗人生平、性格、所处社会背景等结合意象、写作手法等来探索那些隐含在字词之下的情感,体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愁情。来探讨如何分析古诗词中的愁苦情绪。

一、通过意象分析,解读愁苦情绪

所谓“诗言志,诗传情”,诗词又有它们必须遵循的音律节奏,所以诗人们都会借助一些意象来表情达意。通过一些标志性意象来理解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即便有这些意象,诗歌中所流露的并不是愁绪,有时即使是抒发愁情,但抒发的愁情却因诗词中其它因素而有区别。

以“空山”为例,空山在诗词当中所寄托的情感,所象征的意蕴是十分丰富的。在具体分析中,要结合诗歌其它内容来综合分析,看它具体寄托什么样的情感。

首先“空山”寄托着孤独与愁苦。例如刘长卿的《哭魏兼遂》“古今俱此去,修短竟谁分。樽酒空如在,弦琴肯重闻。一门同逝水,万事共浮云。旧馆何人宅,空山远客坟。”在这里“空山”是实写坟之所处的荒凉。其中即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也有对坟中人独居于此的孤寂之情的体悟,以及诗人在此哭诉之时内心情感的体现。又如赵嘏《重寄卢中丞》“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别多头欲白,惆怅惜余醺。”在这里空山所寄予的也是诗人的愁绪,这种愁绪里隐含着几分悲凉,这是“空山”与雨、独、别、头白、惆怅相连而呈现的悲凉情绪。

其次“空山”又寄托着思乡、离别之情。例如郎士元《郢城秋望》“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头发已经白了,思乡之情愈来愈浓,但却思归归不得。听到雁声也显得那么的哀愁,“空山”意象在此表现的是诗人思乡之愁,不能归乡之哀情和由此生出的一种患得患失的愁苦。又如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中写道“魂独处此幽默兮, 愀空山而愁人。”这里“空山”与“独处”相对应,朋友分开,只身独处于幽谷,看看山而生愁,山在诗人的眼里空了。空山在这里即表现了朋友离别之感伤也表现了诗人内心之孤独之愁。再如皎然的《京口送卢孟明还扬州》“萋萋御亭草,渺渺芜城云。相送目千里,空山独望君。”中“空山”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但这里更多的是与“相送目千里”相连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次“空山”意象是那种寒冷、阴霾、紧张、悲凉的战争氛围和生存环境的呈现。军旅诗中例如于鹄的《出塞曲》中写的是边关士兵的战争生活情况。在这里,战争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劣通过“雪”、“天未明”、“影”、“寒”、“铁衣”等冷色调的词语表现出来。诗人对边关战士所处的恶劣环境和生存状态有着深刻的感触和莫大的同情、担忧。“空山”并不是指山的空旷、荒芜,而是一种沉重心情的体现,是那种寒冷、阴霾、紧张、悲凉的战争氛围和生存环境的呈现。

因此通过特殊意象分析情感时,要结合诗歌中的其他意象来补充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情感类型,答题则能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二、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来分析解读诗词中的愁苦情绪

1.诗人的人生经历往往影响着他们所要表位达的情绪,即便是同一诗人,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萦绕于他心间的烦恼亦是不同,那么在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有差别。所以我们在分析诗歌的时候必然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解读诗歌中的愁苦情绪。

例如宋代词人李清照。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早期生活优裕,诗词中即使写愁,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抒发一些闲愁。例如早期的《如梦令》。婚后,因与丈夫分离,饱尝相思之苦。所以此阶段很多的诗词里写的是相思之愁。例如《一剪梅》中写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家想念离家的丈夫,无论如何排遣,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李清照目睹国破家亡,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完之作。晚年作品《声声慢》是作者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李清照因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经历了不同的生活,心绪的变动也极大的影响着她的作品。所以我们在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时,要结合作者的经历。

2.在重视作家人生遭际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作家的秉性才情,个性气质等。不同的诗人又因他們的性格不同,在遇到相似的困顿时,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尽相同,自然抒发的情感亦有差异。

例如李白和杜甫。李白因其性格豪放,虽抑郁不得志,但化入诗歌虽满腹愁情却也豪放潇洒。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呐喊”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因为志向得不到实现而离开朝廷,在这首诗歌的里前部分有种消沉之感,但最后几句却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这便是和他豪放乐观的性格有关。又如他在《将进酒》中所写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这便是他的性格使然。

而杜甫的性格不似李白那样豪放不羁,因仕途不顺、家境贫寒,又逢国家政乱等原因,杜甫的内心充满了忧郁和痛苦。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晚年在《登高》中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终究是人生如白驹过隙,事事无成,悲苦万分,连最爱的酒都有停杯的时刻,只因借酒消愁还是愁,喝进去是酒,流出来尽是泪。杜甫诗风格沉郁顿挫也正是与其性格的内敛,心里的敏感有关。

三、结合诗词创作中的写作手法来分析解读实词中的愁苦情绪

1.古诗词常借乐景写哀情,古诗词常常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感情,融情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总的说来,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

例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通过作者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但有部分学生可能看到“碧鸟”“山青”“花欲燃”这样的亮色彩意象就忽略了情感的哀伤程度,以为是淡淡的思乡之愁。然此时诗人正因为战乱而漂泊他乡,不能归家。这里正是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勾不起游玩兴致,反而更勾起浓浓漂泊的感伤。

又如李华的《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古诗词常借用典故抒发哀情。古诗词在出发感情时特别是愁情都比较委婉含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一部分诗人则还会用借用典故的手法。例如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所作。首先我们会看到“西风”“凉”“黄叶萧萧”“残阳”等意象,自然感受到一种凄凉伤感的情绪,而看下片却刻画了一副闲事慵懒的生活场景,令人顿生疑惑。然读诗词,了解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是很重要的。这首词是一首悼亡词,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下片恰是借用李赵赌书泼茶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以往与亡妻生活的怀念,来写出失去之后的悲痛。

四、结语

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诗人,一个故事,一个时代,或许是很多种复杂的情感。我们在分析解读诗词中的愁苦情绪时,要尽量结合诗人生平、性格、所处社会背景等结合意象、写作手法等来探索那些隐含在字词之下的情感,体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愁情。

參考文献:

[1]幸婉莹《愁苦之言易巧》;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3月第1期

[2]李晶 《晚唐五代愁苦词中的审美距离》 词学研究;2013年第2期

[3]王小育 夏日光 《意象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02月第1期

[4]黄桂兰 《谈宋词别离主题中哀婉之音和愁苦之韵》赤峰学院学报;2006年02月第2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开化县马金中学 324307)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生平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赠方瑶
曾巩生平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