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胜明
摘要:想象是学生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处理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高中生正经历着年龄的增加、学习阅历的增长、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过程。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逐渐积累增加,使他们的想象也从空想逐渐发展成理想,想象的内容也不断地接近现实,所以由此产生的理想也越来越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想象逐渐符合现实,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性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做出论述,以期为广大教师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想象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具有很大优势的。同时,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
当事物不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也能够出现关于该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就叫做表象。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使学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丰富,积累的知识越丰富,产生的想象就越开阔、深刻。例如:在教授《再别康桥》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再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丰富表象储备,從而把握与体味诗歌的意象美。最后就可以在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带入到诗歌如诗如梦的氛围中,诗歌的每一小节都搭配一张与此意境相融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之后再全班自由朗读感受,挑几个学生在全班展示,根据图片的意境,说一说喜爱的理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教师应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用行动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我经常训练他们多质疑,诱发其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三、结合意象,展开想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深入文本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把意象组合成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写道“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深入理解这段文字中的意境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四、科学地鼓励,引导和评价学生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够自己独立的个性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表现在教学如何能够激励和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属于他们的独特之处,高中语文教师应掌握科学评价学生的方法。科学地鼓励和评价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步。教师在科学方法指导下,能够正确引导和评价学生,创设富有想象力的课堂,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想象。
结语: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并且在语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孙春燕.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中国教师,2016(s1).
[2]段宏湘.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发现:教育版,2016(3).
[3]杨金瑞.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5):7-7.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4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