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国 严梦德 王晓飞
摘要 目的:比较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上睑皮肤松弛患者52例。观察组给予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重睑术。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期愈合率、术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重睑术相比,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度、缩短预后时间、控制并发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传统重睑术
对于上睑皮肤松弛患者而言,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可取得不同疗效。本研究选取5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对比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的临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上睑皮肤松弛患者52例,所选病例均满足上睑皮肤松弛相关诊疗标准,且符合手术相关操作指征。用数字随机法分组。观察组26例,男8例,女18例;年龄20~50岁,平均(32.56±3.85)岁。对照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20~50岁,平均(32.68±3.80)岁。两组患者均能够自主沟通,对临床治疗方法及诊疗注意事项知情。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心肺功能、肝肾功能正常者;②能够配合临床诊疗工作者;③无其他严重疾病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病变、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多种因素导致中断治疗者;③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④合并其他心血管严重疾病者;⑤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传统重睑术,以埋线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重睑进行设计,常规消毒、麻醉处理后,于切口之下行间断性缝合,做好常规抗感染治疗。②观察组:给予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手术治疗前,根据实际病情制定详细的手术操作方案。对患者轻闭眼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正确判断患者需要修整的位置。采用专用手术器械,对眼睑中部皮肤进行观察,详细记录重睑形态,并对手术位置进行准确标记。利多卡因皮下浸润麻醉处理后,有效祛除眶脂,以手术刀切开皮肤,延伸至眼轮匝肌,并将此部分充分提起,切除切口端多余部分。在此过程中,做好压迫止血处理。详细观察双侧是否对称。采用微型血管钳,剥离眶隔脂肪,采用电凝方法进行有效止血,并行复位处理。做好上述操作后,对重睑线进行准确分离,埋线缝扎。术后做好常规抗感染处理。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Ⅰ期愈合情况;问卷调查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取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率(%)表示,采用x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期愈合率、术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很多上睑皮肤松弛患者既可是先天性的,也可由炎症或外伤引发,对患者面部美观造成严重影响。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其上睑功能,提高美观度。积极对患者进行矫正,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传统重睑术损伤大,引发严重肿胀,增加治疗风险;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创伤小、便于操作、术后恢复时间可控,且适用范围虽然比较广泛,但是无法长期维持重睑的基本形态,配合连续埋线处理可有效避免局部阻力所造成的影响,进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Ⅰ期愈合率、术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文献报告结果基本相同,充分证实了改良三點式重睑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实,与传统重睑术相比,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控制并发症,疗效确切,操作安全、有保障,具有临床应用优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