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摘 要 以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政策导向,依据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和不足,从优化环境、工学结合、评建方式、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111-03
To Explor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View of Quali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ZHANG Hong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policy orient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sufficiency, from
the optimization of environment,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valu-
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practice, put forwar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eaching reform of mental health edu-
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1 前言
2006年,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强化了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政策导向,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高职教育进入全面质量提升的历史新阶段[1]。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教育教学改革做出新的部署。计划中指出,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
目前,高职院校依托快速发展的机遇,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积累经验,取得令当今社会较满意的成绩,但要以优质高职院校标准来衡量,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本文以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导向,明晰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依托区域优势,并辅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为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2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对高职教育教学做出新的部署
国家顶层设计的高端定位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绘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依托优质高职院校创建,为高职院校提升专业内涵、优化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强大引擎。优质高职建设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思路引导、政策支持、资金倾斜,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更新、师资完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带来发展和改革的新契机[3]。
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是高考录取的最低批次,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较低,高职学生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再加上人生成长道路上习得的挫败感,从而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不少学生会选择复读或是放弃高职学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和渐进性,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学生受到良莠不齐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的熏染,很容易造成心理困扰,诱发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高职院校由于学校管理、教学师资和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共性的特点是以传统讲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忽视实践操作环节。尽管依托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心理视频等教学媒介,但高职学生的接纳度、参与度和积极性仍然不高,无法融入课堂,使心理健康课形同虚设,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位的次要性 高职院校始终未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摆在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缺乏有效的教學督导;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学课件参差不齐,教师上课各有自己的标准,学院没有专业化、统一化的教学大纲;教学定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未形成教学规范、教学运行和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价机制,很难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象的单一性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针对大一新生,并未根据高职学生的切身需要分主题、分内容、分阶段开设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共同体”和“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践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但是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几乎未见针对见习、实习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从心理和职业素养方面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4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析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endprint
利用环境对个体心理潜移默化的作用,优化育人环境
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牢固树立“以德立人、以技立业”的教育观,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向着规范化、专业化和实效化的方向发展,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新环境。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心理健康之家”,成员为实施教学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和研讨活动。
2)依托校园地域优势,创建良好校园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孔孟之乡,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人文底蕴深厚,提出“完善一轴,提升两区,建设三馆,增建四亭,建成五园”的建设构想:完善仁和大道文化内涵;提升教学试验区和生活运动区文化设施,建设经典名言文化墙,建设实训文化、专业文化走廊,布设中国印、书法等刻石,彰显儒风雅韵文化气息;建设全国文明单位成果展馆、校史馆、工匠馆;增建上善亭、燕居亭、乐山亭、乐水亭四个修读点,建设弘道广场和弘毅广场,建造一尊鲁班像;完善校园导视系统,打造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学院践行“崇德尚能”校训,积淀“敬事而信”的校风、“诲人不倦”的教风、“学而时习”的学风,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网络、校园绿化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依托评建管理,规范心理健康教学体系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原则,是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加强管理、以评促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应在学院总体教学规划中处于附属地位,学院主管部门和教务处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摆在与专业课同等位置,规范教学管理,进行有效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完善教学业绩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教学效果评价及多元主体评价机制。
2)开发或遴选符合本校现状的心理健康教材,统筹规划教学课时,注重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课题研究适当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倾斜。
3)针对实习、实训学生开展工学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制定教学大纲并严格实施执行。
4)鼓励师生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技能大赛,用以评促建的方式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向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创新教学,融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因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首要“切入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采用在校内实施理论教学和“三级实训——课内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在企业实施“三段实习——随岗实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其优秀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在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灵活性地增加实习心理、就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内容,选聘一些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实训常见心理问题的指导和培训,充分开发班级心理委员的功能,真正实现校内校外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的正常运转,对高职学生实施心理关注、教育和帮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构建实践教学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新模式 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实践操作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重在“体验”,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创设好的心理情境增加个人体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感悟、促进成长[4]。体验式教学形式通常有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讨论法、团体活动法,例如:在讲到挫折时可以组织一个心理小游戏——“小鸡成长三部曲”,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受挫折蜕变的过程;在讲授情绪管理时,组织“天使与魔鬼”游戏,使学生掌握了解对待同样的事物,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教给高职学生认识并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2)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院层面组织心理健康节活动,开展现场心理测验与咨询、班级心理委员风采大赛、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电影展播、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微博大赛、心理板报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院系心理健康协会举办户外拓展、团体游戏等一系列课外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我也要做萬人迷”团体沙龙,使学生在轻松、趣味的氛围中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树立与人交往的积极态度,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体验心灵成长的快乐。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托新媒体这一良好的发展平台,因势利导,将视频网站、微信平台、QQ直播相结合,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新媒体平台,成功开设“直播连接你我,互动智慧人生”——《可爱的朋友》心理情景剧网络第二课堂。心理情景剧采取边录边播的形式,在腾讯视频网站和心理健康中心微信订阅号上推广。依托QQ直播平台,开展心理话题直播活动。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事先选择QQ直播话题,并将QQ直播内容结构化,如“如何提高你的情商”“如何找到跟别人聊天时的话题”“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直播过程中,主播还将解答观众即时提出的问题,与观众互动。将新媒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拓宽了覆盖面,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建立与学生便捷平等交流沟通的新模式,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10-17(005).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2015-10-21].http://
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
t20151102_216985.html.
[3]涂如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98-100.
[4]邹晓翔.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和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34-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