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秀娇,王厉冰,王小俊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266071)
汴绣历史悠久,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和技术特点,借鉴了湘绣、苏绣等绣品的长处,广泛吸收河南民间刺绣乡土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多种针法交替使用,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1]。汴绣命名时间并不长,它是建国初期定位的名称,因开封古称汴梁,故命名为汴绣[2]。经过历史变迁,汴绣依然执着着它独特的技术语言。
汴绣继承了宋绣的风格和工艺特点,与宋代刺绣一脉相承,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开封地区具有独特技艺和表现形式的手工刺绣;从广义上讲,它是指涵盖开封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刺绣。
宋代是我国刺绣发展日臻完善的时期,上自天子下至文武百官,都要按照官阶等级穿用绣衣,崇宁年间设有以刺绣为专业的文绣院;徽宗年间,皇家画院又设专门从事各类绘画艺术绣制的绣画专科[3];上行下效,民间刺绣也大为风行,出现了“百姓绣户”,大相国寺“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的情景。这时期的刺绣针法极细密,色彩淡雅素净,而且刺绣针法丰富,技巧相当醇熟,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锋。因受画院的影响,出现了以唐宋名家书画为范本,与精湛绣技相结合的刺绣欣赏品,史称“画绣”[4]。譬如传世绣品《瑶台跨鹤图》(图1),其构图饱满,“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馋唼之态”,绣线劈绒单缕,针法变幻莫测,有铺针、齐针、滚针、缠针、接针、打籽针、网绣、乱针、钉线、松针、圈金、平金、铺笔加绘等十五六种针法[5]。
图1 瑶台跨鹤图
北宋南迁后,宋绣技师流散到全国各地,开封刺绣也随之衰散到民间。宋代绣品的种类从针法上分平绣和钉线绣两大类,平锈类有齐针、套针、缠针、接针;钉线锈类有平金法、铺绒、圈(金)银、拉金锁、贴绢等技术;至南宋时刺绣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6]。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省为复苏宋绣这一传统技艺,1954年在开封设立刺绣合作社,因开封古时称汴梁、汴州,因此把开封及周边地区为代表的刺绣品命名为汴绣[7]。汴绣在刺绣技艺上,一方面吸收了开封民间刺绣的乡土元素;另一方面创新了大量新针法,逐渐形成了汴绣构图严谨、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古朴典雅的技术特色。
汴绣的36种针法见表1。其中,继承传统针法14种,学习借鉴湘绣、苏绣针法5种,创新针法10种,依次为:接针绣、双合针绣、悠针绣、蒙针绣、席篾绣、包针绣、云针绣、锁边绣、麦子绣、羊毛针绣。20世纪90年代,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汴绣创出了部分新颖的针法:席篾绣、打籽绣、盘金绣、盘银绣、洒线绣、反戗绣、辫子股绣、编绣、发绣、滚针绣、垫绣、双面绣、小乱针绣、大乱针绣,以及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
表1 汴绣的针法及其特征
汴绣继承了宋代闺阁绣的传统技艺,尤善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作品,绣品绒彩夺目,较画更胜。汴绣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图2),汴绣艺人在挖掘继承北宋传统针法平针的基础上,又创新了一些刺绣针法,如滚针绣人物、蒙针绣柳树、双合针绣舟船、滚针法绣水纹、练针绣船锚、绳针绣锚绳、别针绣棚席,以及松针、莽针、对针等十多种针法;运用传统技巧与创新针法技艺,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以缎代纸,将张择端的这幅名作生动逼真的绣制出来。绣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充分发挥了汴绣“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特点,使人“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绣品古朴典雅,针法多变,立体感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图2 汴绣清明上河图(局部)
汴绣的花鸟、虫草、动物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技法,针法细腻,设色丰富,艳而不俗,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汴绣传人王素花的《春满花堂》(图3)以著名的花鸟画家王少卿原作为范本,采用天然蚕丝线和缎子面,运用平针绣、蒙针绣、悠针绣、散套绣等多套传统刺绣针法和技艺绣制而成,绣面构图严整,针细线密,设色精妙,充分展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富丽端庄。汴绣《百骏图》(图4)画卷工艺精细、层次分明,百匹骏马或静或动,或立成仰,或嘻或怒,或奔或驰,姿态各异,无一雷同;采用了汴绣传统的平针绣、散套绣绣出百马,创新的接针绣绣松树、滚针绣绣柳树、蒙针绣绣小树、细乱针绣绣草地等8种主要针法;使画面中骏马、草地、古松、翠柏、山石、河水等物栩栩如生,形象万千,充分表现出草原上浓厚的生活气息。
图3 春满花堂
图4 百骏图(局部)
汴绣人物肖像以神形兼备、层次分明、深厚持重、立体感强而著称。汴绣《邓小平》是我国现有的最大的人物绣像,运用平针绣、发绣、大乱针绣、交叉绣等多种刺绣技艺,形象生动逼真,色彩沉稳,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充分地将一代伟人沉着坚毅的品质和慈祥和蔼的风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观之如见真人。
20世纪90年代,汴绣题材不断扩充,出现了以西方油画为摹本的绣品,如《蒙娜丽莎》、《牧羊女》等;为表现西方油画的透视和用光,乱针绣应运而生,用看似紊乱无序的针法表现油画的笔触,把光影色彩效果中的微妙关系表现得极为逼真,开创了汴绣的新天地。如《蒙娜丽莎》(图5),采用乱针绣(大乱针和小乱针)、交叉绣、发绣等绣人物,用羊毛绣、打籽绣等针法表现画面的远近效果,既表现了油画独特的质感,也突出了刺绣针法的机理效果,赋予画作全新的韵味和美感。
图5 蒙娜丽莎绣品图
针法是汴绣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形式语言,是汴绣的重要元素。每一种针法都有一定的线条组织规律与独特韵律,如同琴师的指法、剑师的剑法一种。汴绣的基本针法可以分成直针、环针两大类,进而细分为直绣、盘针绣、套绣、编绣、饶绣、平针绣、变体绣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种具体的针法。
每种针法都具有自己的运针方式和特点,针法的结构不同,韵律就不同[8]。蒙针绣可以突出画面的轻薄感,《清明上河图》中的水面就是这种绣法,绣制时用与绣面相同的色线,在绣面平行施针,线距较稀,绣面显露,适合表现风景背景的铺垫。双合绣采用双线合成绳,根据图案需要钉牢在底料上,适合绣制篱笆、绳索之类;钉针绣有强调个体表现、突出画面效果的作用,适合表现树木的枝干、花草、毛发等的轮廓;缠针绣绣制图案结实有力,适合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尤其是果实的颗粒感,可绣麦子、辫子、小花等。《清明上河图》中船上的缆绳就是分别以钉针绣、双合绣、缠针绣针法表现绳索的曲直,盘结交错。乱针绣包括大乱针和小乱针,汴绣《百骏图》突出表现了乱针绣的特点,绣底为大乱针绣;草坪树木、山石河水用小乱针绣绣出立体效果;同时乱针绣线条针针交叉,层层交叉,层次错落有致,适合表达西方油画光影色彩效果。而运针上的一点点差别,就会造成线条组织上的区别,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效果;席篾绣的图案层次清晰,形象真实;编绣绣出的图案规律性强,适合表现连续性强和编织类的对象;反戗绣的图案规律性强,适合绣制鳞次栉比的图案。不同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造型的色彩感、空间感和质感,因此,选择合适的技法是刺绣技艺表现形式的重要环节,也是刺绣艺术重要的艺术语言。
通过对汴绣技法渊源的研究,可以看出,汴绣传承于800多年前的北宋刺绣,是当代杰出的民间传承的技艺,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从北宋时期,汴绣已与书画相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题材。汴绣继承了北宋刺绣的题材特征与刺绣技巧,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形成了汴绣工艺精致,生动逼真,具有鲜明的立体效果和民间地域特色等特点。
[1] 肖东发,张学亮.华夏之中:中原文化特色与形态[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96-103.
[2] 曹增军.神针异彩:开封汴绣[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38-39,76-97,40-43.
[3] 贺 琛.中国女红[M].江苏:古吴轩出版社,2009:8.
[4] 程遂营.开封[M].北京:中华地图学社,2005:110-113.
[5] 王亚荣.中国民间刺绣[M].台北:地球出版社,1989:8-23.
[6] 中国数字科技馆.丝绣艺术:绣史[DB/OL].htt p://a museu m.cdst m.cn/AMuseu m/silk/ys00top.ht ml.
[7] 李良学.宋都御街春秋[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63-64.
[8] 潘嘉来.中国传统刺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