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实验学校 黑龙江林口县 157600)
刚出生的孩子其实都是一样的,每天只知道吃奶和睡觉。渐渐的,随着周围环境的不同,以及人们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便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言行表现。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如果我们多给她一点善意的引导,她便会萌生爱的种子。
我女儿已上小学二年级了,在她蒙蒙记事的时候起,就喜欢问这问那。对外界习以为常的事物,她都会觉得好奇。例如:见到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她会问“她的腿怎么了?她为什么不自己走呀?”遇到在街上乞讨的人,她会问:“他怎么跪在那里管别人要钱呀?”遇到拾荒的人,她会问:“他为什么穿得那么脏?他没有家吗?” 她的脑袋里会有一连串的问号问个不停。但是,对于每一个问题我都会从正面引导她。让她知道在这个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有困难的人需要人们的帮助与关心。
记得在一次早餐中,女儿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刚端起饭碗,女儿便对我说:“妈妈,昨天你给我的那五角钱,我没花。”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暗暗猜想:什么时候学会攒钱了。但是嘴上还是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没花?”
女儿满脸骄傲的神情告诉我:“我给人了,给一个不认识的人了。”
一听到这话,倒引起了我的好奇。“不认识怎么还给呢?”
这时女儿诿诿道来:“昨天中午,我上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爷爷,身上穿的衣服特别脏,在一个垃圾箱里找东西,最后他翻到几个烂桔子吃了,我猜他一定没吃饭,要不他也不能捡垃圾吃呀。所以,我就把那五角钱给他了。”
听到这话,我由衷的高兴,孩子也会关心人了。但是,做为母亲,出于一种本能,我怕是精神有问题的人会伤到她,于是就又问了一句:“那位老爷爷有何表现?”
女儿告诉我:“他不会说话,只是向我点了点头。后来他拿着这钱去商店了。”
看来这孩子已经观察了许久,我也松了一口气。
对孩子的举措我也做了回应,“你做的对,这是一个聋哑人,可能智商也有问题,他的生活需要别人来帮助。”
孩子又问:“那他的家人呢?”
“也许他的家里生活条件不太好,不能很好的照顾他。在社会中,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等待着别人去帮助,所以,你要努力学习,有能力了,将来好帮助更多的人。”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天上下着朦朦细雨,我和女儿打着一把伞急匆匆的赶在上学的路上,由于女儿的个子比较矮,所以伞打得低一些,只能看见脚下的路,对于路旁的东西也只是一扫而过。就在我们加紧步伐向前走的时候,伞下突然钻进来一个人的脑袋,吓得我当时下意识的把伞向上提了提,搂紧孩子向后退了一步,立刻在我们面前出现一位衣着不整、满脸漆黑、面带微笑的“老者”,说是“老者”,应该是苍桑让他显得更老些。看上去他并没有恶意,还伸出他那粗糙而又布满裂纹的黑手,指了指我的女儿,想要表达什么,但欲言又止。这个人看上去很友好,我也用了勉强的微笑回敬他。奇怪的是,女儿竟没有一丝的恐惧,反而脸上还露出了笑容。因为要上学,天又下雨,我并没有停留太久,便扯着女儿迅速离开。可是没走几步,女儿用手扯扯我的衣角告诉我:“妈妈,妈妈,就是这个人,那天我给钱的那个人。”说完这话,脸上还露出了一排小白牙,一副骄傲而又期待的眼神在等着我的回答。再回头看看那个人,他并没有离去,而是默默的站在那里看着我们的背影。看到我们回过头去看他,他又把他那赞许的、诚挚的微笑挂在脸上。从他那眼角的褶皱中以及他那宁视的目光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笑的是那么开心,那么真诚。还不时的向我们挥手、点头,最后竖起大姆指,然后他用目光把我们送出很远很远,直到我们拐过那个墙角……
从他的神情中,从他的目光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女儿的赞扬。
其实,无论是哪一个层面上的人,只要你真心对待他,他就会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回馈你。既使他现在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在你的背后,你会感受到一股暖流,会觉察到有一双和善的目光在为你祈祷,为你祝福……
做为一名教师,教育自己的学生,也应如此。一个个刚入学的低年级小学生,刚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还朦胧未懂,新的游戏让他们觉得有趣,新的环境让他们觉得好奇,新的同学让他们觉得陌生,新的交往关系又要如何来面对……随之而来的许多新问题,都会在他的身边围绕——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而此时的教师就好比是迷路时的指南针、远航时的总舵手,就看你如何去引领。正确的导航,将会把学生带到一个风光秀丽、自然和谐的好去处。
因为孩子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这其中,更要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希望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携起手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做孩子前进路上的引领者,让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