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市第二中学 黑龙江穆棱 157000)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第一课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这是高一学生步入高中阶段后上语文课学的第一篇课文。以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毛泽东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以在上课铃声响起后,我便以此首词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在背景音乐优美旋律中,大屏幕壮丽的北国雪景图片一幅幅展示着,浑厚高亢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朗诵词作,学生不禁被感染了,随着一起背诵起来,洪亮高亢、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尤其是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几句时,全班同学表达出了自豪肯定的情感,叱咤风云的气势。
看到学生们眼睛闪亮,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豁然灵机一动:我要改变这节课的教学方式,就从朗诵入手,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学习主体(学生)——文本——作者”三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在有效创设情境后,我向学生竖起大拇指:同学们,你们朗诵得真好,可以与那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相媲美!我有个想法,咱们今天就从朗诵入手,通过诵读来学习毛主席这首著名的诗篇,怎么样?
学生们异口同声:好!
我顺势引导:要想把作品朗诵得好,是需要做足功课的,那么,我们得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要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我:那大家分成八个小组,依据参考资料,一起研究一下,一会儿就以这八个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们迅速分组,全班学生分别聚拢开来,相互补充交流。
我:同学们,我看到大家都很认真,我很欣慰。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合作学习的成果,怎么样?(每个小组都积极发言,相互查缺补漏)
我:下面老师教给大家读懂诗词的方法:补出省略部分,注意倒装句式,结合注释,融进情感,流畅表述。下面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看看作品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学生有独立阅读的,有结合注解理解的,有补充省略部分还原成散文的,更有部分同学组成小组互相交流的)
我:作品诵读开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三句怎么读?(学生踊跃试读,基本上能够读出气势来)
我:“独立”二字要读出先声夺人、舍我其谁、大开大阖的气势,要表现出主人公卓然独立的形象与中流砥柱的气概,要注意停顿和重音,语速可略慢一些。我们来试一下。(效果非常好!)
我:“看”字有什么特点?与后文有什么关系?怎么读?
学生:领起下文七句所写的景物。“看”字应重读,要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处理,要感情饱满,表现出因祖国河山壮丽而无比自豪的感情,以及面对此情此景的无比欣喜之情。
我: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读来听听。(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读,气氛热烈)
我:后三句是作者在以上写景的基础上发问,实际上是作者以提问的方式直抒胸臆,所以我觉得后三句应该读出深思而又慷慨激昂的心绪,并且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究竟是谁主宰着天下苍生?从而一方面节束了上阕,另一方面又引起了下文,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令人回味思索。(学生再读)
我:同学们,下阕的行文结构与上阕基本相同,希望同学们在初读的时候,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可以提出问题,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让我们在朗读中去创造,去发现,去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全班同学都积极踊跃地开始了朗读,彼此听读之后,讨论分析。他们能够看出头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指出“恰”写“看”字起到同样的作用,领起以下七句,写作的重点由物转为人。最后三句是在巧妙的回答上阕结尾的提问,这样整首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我: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思考,给出见解)
我:“携来”两句回忆了往昔峥嵘的岁月,阅读时速度可慢一些,要读出自豪感;“恰”领起的七句于上阕一样,但因写作对象变为当年的同学,且便显出他们的才华和精神,所以阅读时语速可快一些,重点词语为动词,情感上以自豪和力量为主。结尾三句表达了诗人想主宰国家和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就是借的远大的理想抱负。故而要读出那种领域内的壮志,语速可略慢,声调以昂扬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篇诵读,效果非常好,本节语文课也在学生们心满意足的笑声中结束)
“百科”中这样给“教学机智”下定义:教学机种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我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学机智原理,当我在我激情创设情境导入时,发现学生注意力集中,对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灵机一动,顺势而为,趁热打铁,自然过渡,及时、巧妙、灵活地把本来打算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的传统教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学习的引导者,以读代讲,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趣,而且会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教学机智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打无准备之仗,而是在精心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教育教学原理,遵循情感、民主、个性和求实的原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摆花架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启迪。
注释:
1360百科“教学机智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