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湘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理论及公式,同时能在脑海中还原实验过程,两者结合才能有效锻炼物理思维,在考试中提升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并没有重视理论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而是一味地给学生讲例题和理论知识,忽视对公式来源的推导,导致课程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更是难以体现。
首先,由于物理本身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如果没在初中和高一阶段打好基础,学生很可能对学习物理的兴致不高,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有小动作,导致很多知识难以连贯起来,无法构建系统化的学习策略;第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课上消化、课后理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课后没有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第三,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制能力不足,容易受细小事情吸引,在课上溜号更是家常便饭,无法跟随教师的思路主动思考,物理成绩也难以提升;第四,学生无法用正确的心理面对物理学习,由于物理课程的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和消化,总是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挫折。这就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了消极和自卑心理,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无法迎难而上,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结果和学生成绩,没有制订阶段性教学目标,导致教学顺序混乱,为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也造成了障碍;其次,没有树立全局观念,在上课提问时尤其明显,总是照顾一部分优秀学生,对中等生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少提升,这就直接拉开了班级物理层次,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再次,在高二阶段,教案中有大量的实验教学,但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理论与实验脱节,无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最后,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基础环节薄弱的情况,不断简化讲解内容,造成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首先,教师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尤其是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该让学生了解需要观察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意念。同时,教师所做的实验应该有明显的现象,更加容易被学生捕捉到。当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之后,能够及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之中,提升物理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到“导体的电阻”这一章节时,教师应该先阐述理论知识,在学生充分了解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之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首先准备几个小灯泡与两节干电池,将其中一个灯泡与电池相连,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灯泡的亮度是否会发生变化。然后再用打火机靠近灯泡,看亮度是否和刚才一样,并引导学生说出造成灯泡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其理解和记忆。
首先,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提问主动思考,从而不断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积极讲解,细心倾听彼此的观点;最后,教师需要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符合其基础水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其建立自信心。例如,在讲到“多用电表”一节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并给出问题,电表黑箱子中的元件都有哪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可以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遇到不同观点,应该及时沟通,直到意见保持一致,再由教师进行分析,并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从而对电表问题进行解决,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物理教学,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活学活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抛出一个公式的同时,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情境,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到“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一节时,在无法进行大规模实验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教具,作为两条平行的直导线,在接通电路之后,用动作演示出导线的运动情况,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在何种情况下,两条导向相互吸引;在河中情况下,相互排斥。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进行集中分析和讲解,使其加深对导线学习的印象。
总之,促进高二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还能开阔其视野,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当前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物理学科,从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朱忠秀.构建高二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下),2016(6):139.
[2]王梅.借物生情 明理共鸣: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支点[J].中学物理,2015,33(2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