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广东 梅州)
美术课程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1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自此,全国美教开始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各个地域的美术课堂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美教特色。但山区美教工作因受经济发展的限制,教学资源的短缺因素的影响,美术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可能,为山区的美术课堂创造更多的奇迹,就需要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开动脑筋、运用智慧,用更多的方式和方法,尽可能地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绘画条件。
我校地处粤东山区梅州市,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如何利用这一资源丰富美术课堂,就需要教师以教学大纲为辅,本地环境资源为主,比如:在美术大纲中“造型·艺术”这一教学目标,如果采用教师口述,学生参考图片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不能够完全达到美术教学效果。而对于土生土长的客家孩子而言,客家的风土人情是最熟悉不过的,老师就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以体验围龙屋这一造型的乐趣。在美术教学大纲中“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教师以围龙屋为具象的造型艺术,学生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来完成艺术创作活动。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客家围龙屋这一形象的教材,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到围龙屋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在围龙屋的选材和构建上让学生体会到环保和安全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触摸到客家文化的深层内核,充分认识优秀的客家文化精神,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山区的美术课堂相比于城市,不论是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都有一定的差距。但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乡村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这些特殊而具有生命力的乡土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传情达意的贺卡》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树叶、树枝、花草、谷物这些非常特殊的美术媒材。运用贴近生活的材料,具有创造价值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更新表现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利用环保材料填补了美术课堂材料的空缺。在《中国象棋趣味造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泥土捏制各种各样的人物造型。学生利用这些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环保材料学习美术,既可以运用美术设计的功能认识自然,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启发从而利用身边资源,学生懂得了用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了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品质。
灵活教学、寓教于乐是新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设置不同的教授方法,从而让学生最有效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山区美术课中,从学习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点的乡土文化着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真正引导、教育学生参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更为直观的优美环境,带领学生走出去,或描摹或写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吸取知识。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校,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信息科学技术更替的速度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接受和理解时代信息的速度比较缓慢。比如,在《现代科技艺术的美》一课中有世界顶尖的雕塑、建筑、科技电子产品。如果想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魅力,教师就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美是具有多面性的,只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万物都是美丽的。教师可以通过资料采集、讲解等手段,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现代艺术经典作品所独具的魅力,也可以根据实地资源,例如水车、打谷机、缝纫机等,从造型和历史变革的角度进行点评,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课所带来的不同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放眼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是倡导“个性化教育”的时代。让山区的学生了解大山以外的世界,增长更多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素质等,这些都是我们山区教师所要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总之,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创造一种轻松有趣的美术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属于山区美术课堂的一片天空。
[1]张红星.校园文化建设与引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08.
[2]杨宝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M].长城出版社,2000.
[3]杨建华.浅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N].学知报,2010.
[4]徐利治.漫谈美术的学习和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