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春成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江苏 邳州)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阅读能力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更好地去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严谨的态度去投身到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学会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会与时俱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学生爱上生物这门学科。
阅读对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知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文章阅读的作用,继而也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习惯。教师要端正学生阅读的态度,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呢?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让他们对这一科目有一定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视频和图片,让他们通过欣赏更好地去体会生物学科的奥秘。当然,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如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哪些类型?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预习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获取外界信息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体的情境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效果。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课堂教学也要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会把生物课程讲授得生动化、生活化,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更好地去开拓自身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去探寻答案。例如,大多数人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物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生活,继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父母酿酒的过程让他们去讨论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和道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中,继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生物学科的魅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与自身动手操作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当然,阅读也分预习阅读、课中阅读、课外阅读。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提前去知晓本章节的具体内容,然后带着疑问有侧重地去听教师讲授,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掌握知识;课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知识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知,继而了解阅读的意义,并从阅读中收获快乐。教师也要学会对教学进行分类与探讨,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去接受知识。例如,在复习“火”这个汉字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火的一些基本知识,火的作用,火的存在形式等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去了解知识。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对他们的阅读能力也要有所要求,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时能够归纳和总结本章节的知识,把握文章的主旨等等,真正意义上实现阅读的目的,让学生爱上阅读,继而更好地提高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后复习性的阅读在阅读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后阅读,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延伸。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完知识时认真复习,对文章进行总结,更好地去体会文章的重难点,做到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知识进行分类与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几个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等等。在学习遗传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他们去探讨遗传的基本要素,影响遗传的要素等等,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更好地去了解人体的组成机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也更好地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生物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继而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成绩。
综合上述,真正意义上实现阅读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