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平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江苏 淮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历史理解、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以及历史价值观等。其中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知识都是建立在历史时空基础上,并从时空观的角度去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历史时间的记忆是学生的重要任务,没有明确历史时间,那么就无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也无法很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然而我国拥有上下五千的历史,再加上各国著名的历史事件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记忆,并且学生不仅要记忆阶段性的时间,还需要记忆一些比较琐碎的时间,这也使得记忆历史时间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1]。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根据教材内容,以时间序列为横向轴,以空间序列为纵向轴,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历史事件的时空坐标轴,从而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时间为例,建立时空坐标轴,在横向时间序列上就可以依次填入这段时间内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实践,比如: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1937年国共对峙、1931—1945年抗日战争、1946—1949年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时间,并理解历史事件之前的关系。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地域空间图形,并配以文字材料,为学生从时空上展现出历史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历史地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历史空间观念的形成。例如:在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让学生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长征初期的困境、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胜利及意义等知识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的空间观念。
初中历史中具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是,各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把握历史主线,并按照时间顺序来对知识进行梳理,就能够快速地理清历史脉络,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明确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从而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注意历史内容的衔接、过渡和联系[2]。例如:在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按照时间顺序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爆发了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51年太平天国建立、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和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北京条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签约》等。
世界历史是从孤立分散的状态走向紧密相连的一个过程[3]。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和联系,在讲中国历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对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穿插西方列强以及进入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开始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同一时期的世界各国的历史进行比较和联系,比如:在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段时期,各国局势动荡不安,世界形势紧张,美国为了推脱经济危机进行了罗斯福新政,而日本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而且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我国也自此开始了为期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并能够从时空观的角度对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历史事件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历史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