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龙林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福建 龙岩)
自主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学习任务,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制定出符合自身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使所有学生都承担一定责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当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一展所长。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表达自我观点,通过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通过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相互研究和分析后寻找真实答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能够有效提高其互动能力,为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供基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手段,以学生分组为基础,以小组合作研究和学习数学知识为前提,以小组综合性成绩作为评定和考核标准,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相同方向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目标协调性,能够为学生建立良好团结的小组提供有效基础,促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自主合作学习,能够通过相互学习和分享达到目标。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够吸收不同知识,与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能够使他们更容易掌握这些数学知识,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对比和讨论,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其他学生的一句数学知识的指引产生不同角度的观念,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由此可见,自主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够全面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有效地运用自主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其次,教师要根据需求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为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每个小组的人员要控制在六人左右。第二,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具有一定标准,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接受知识能力、基础知识等情况进行分组。第三,教师要将不同性格和特长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小组之间要势均力敌,努力将不同小组间的差距减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做到优缺互补,为研究和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基础和保障,使不同小组之间的距离减小,为小组之间的平等竞争做好铺垫。
高中数学知识具备一定逻辑性和繁琐性。所以,教师在自主合作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教学工具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数学中复杂和抽象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和提示,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赛竞争的合作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比赛和研究中学习。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图像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示出图像,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的了解。
教师要对学生在数学中取得的成功进行激励评价,为学生学习带来动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还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成效。教师运用多样化评价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语言不但要丰富,有激励性,还要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二,教师在对合作小组进行有效评价的时候,不但要对学生研究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建立自评、互评等机制。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时,教师要对小组之间研究和分析的结果以及学生讨论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评价以及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