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风云
(山东省无棣县棣州希贤学校,山东 无棣)
数学学科一直是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推进,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更多的是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所以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学法指根据教学知识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将抽象的、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
好的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就目前来说,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情境创设中脱离了实际。毕竟,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脱离实际的情境创设,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为创设情境而创设的尴尬境地。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仍旧在知识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阻碍。其次,情境创设过于复杂。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复杂繁琐,反倒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过于复杂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的理解出现问题。所以说,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目标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创设,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局限于课本的数学教学,学生很难引起共鸣,更别说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将数学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起来。比放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物体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透过大家所列举的事物,回归到课本中,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总结,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科学的进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多媒体教学能够让信息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制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使用辅助教具,给予学生声音、图像等多种维度的感官刺激,创设更为丰富的教学环境。比方说在《图形运动》一课中,教师可以透过多媒体教学,演示轴对称、平移,让学生有更加直接的感受。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的感受能够离开静止的课本,有一个动态的感受。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在教授某一知识点的时候,利用互联网信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当然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该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多媒体教学,切不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这样,多媒体教学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数学学科很多时候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利用故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毕竟,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形式,透过故事进行一些问题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形象性。比方说在《两位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透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情景或者是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进行创编问题,使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趣中生疑,引导学生的探究欲望。当然了,故事创设情境还需要依靠教师的问题进行引导,借助富有情感的故事创设情境并不适合所有的知识点。并且经常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说,利用故事等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到其和知识点的契合,同时辅以适当的语言引导。
这个阶段的学生抽象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如果不借助一些实物,单纯地创设环境,学生难以真正地融入其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教具等一些实物,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教学环境。比方说讲述余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例如粉笔、签字笔等,将这些物体平均分给学生,每个学生分的数量相同,还剩下几个,这便是余数。教师通过操作实物,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余数的概念,而在这期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具的使用,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和学生息息相关的东西,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同时教具的使用不宜过多,需坚持适度原则。在使用教具的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辅之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师的教学环境,为呈现知识提供更多的可能。同时借助相应情境呈现的知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当然了,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