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提问

2018-02-27 05:34梁盛楠
新课程 2018年8期
关键词:括号班级情境

梁盛楠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吉林 长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价值的提问,有思想的质疑,是国人从小就欠缺的一种能力,也是与发达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差异所在。在小学阶段的常规教学中,不积极思考、不会提问,甚至不屑于提问的同学大有人在。这种现象要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更要追根逐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找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并给出适合的处理方法。

一、实现课堂上的民主、自由,使学生大胆提问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会有一些学生“不敢提问”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自身性格原因(孩子比较内向);怕被老师责问,怕被同学耻笑。作为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表现出足够的亲和力,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总是高高在上,以至于在学生的潜意识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就产生一道难以跨越的界限。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句箴言,应该时时警醒着各位老师,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问题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的土壤。

对于班级里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老师在课下要多与之交流,问一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要消除孩子心中怕被嘲笑的担忧,老师更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比如在小组合作时,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所产生的问题,并加以指导,学生感到与老师的距离近了,敢于提问的心情也随之而起。每当学生提问完毕时,我会首先给提问的同学掌声,老师如果这么做了也会带动班级的其他同学对提出问题的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使提出问题的同学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促使他们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提出问题。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而又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班级洋溢着浓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引导,使学生善于提问

1.亲自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

为防止学生对问题理解跑偏,尤其在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先以身示范,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倍的认识”例题教学后,学生会根据老师在教学情境中体现的倍数关系,很自然地提出:“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从情境图中总结出很多有用的数量信息,争相提问:蝴蝶的数量是猴子的几倍?花朵的数量是猴子的几倍?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在提问中深化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内化了“倍”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的。

2.向常规解法发问

拓宽学生的思维,在解题中尝试多种方法,敢于对常规方法产生质疑。如在学习完乘法口诀时,有一类填空题:6×8+8=( )×7。在解决该题时,由于很多学生口诀已经学习完毕,就先把等号左边快速计算出来,用48+8=56,再去与右边比较,然后根据口诀填出8×7=56,所以括号里填8。但是这样的问题其实有更简单的解决方法,根据乘法的意义直接就能填写出答案,班级里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是在老师提示下想起这个思路的:6个8再加1个8等于7个8,7个8可以写成7×8或者8×7,所以括号里填8。对常规方法产生质疑,不要根深蒂固地认为某个题只有一种解法,要从本质上多考虑。所以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老师就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老师在课上给出某个题目的其中一种解法,课下可以布置成一次小作业让学生去寻求其他的解题方法。

三、提供途径,使学生发现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都会设置一定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其质疑和求知的欲望,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只麻雀的重量是100( );一只鸵鸟的重量是100( );一头大象的重量是6( )。前两个括号很顺利地被填上了克和千克,但是面对第三个括号,学生普遍感觉遇到了“障碍”。有了认知冲突,问题便会产生,此时学生就会思考并提出类似的问题:是否有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呢?6吨究竟是多重呢?在这样的认知下,学生去主动解决他发现的问题,印象更深刻。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养成良性学习模式。这种能力需要长期坚持培养,善于发现和质疑的能力才会有所提升。把“要我问”变为“我要问”,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自觉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猜你喜欢
括号班级情境
括号填数
班级“四小怪”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班级英雄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入”与“人”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漏写括号闹出的笑话
护患情境会话